日本制造正“走下神坛”吗?|嘉宾案例付费阅读
婷姐专栏 · 2019-01-12
▲点击视频,观看「我有嘉宾」特别节目日本篇
“日本制造”这块金字招牌似乎正在褪色。
2016年,夏普破产;2017年,世界第二大汽车安全部件生产商、生产“夺命气囊”的高田公司破产;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大规模修改产品数据;东丽株式会社承认数据造假;2018年,川崎重工违规将底盘削薄,导致JR西日本新干线底盘断裂……
日本制造业的神话破灭,导致曾经排队买日本马桶盖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但是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制造”是品质的保障,是消费者趋之若鹜的对象。
2018年,全球市值排名最高的10家公司里,IT企业占绝大多数,中国的阿里和腾讯上榜,但日本没有一家公司。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IT企业处在全球领先地位,比如索尼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经历了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失去的二十年”后,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的低迷。曾经的IT业巨头陨落,日本社会的创新效率低下,谁来拉动经济增长?
战后30年,日本制造封神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用二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大量的公司涌现,社会生产和经济得以恢复。
索尼就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1946年,井深大和盛田昭夫一起成立的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就是索尼的雏形。当时,他们想“充分发挥勤勉认真的技术人员的技能,建立一个自由豁达、轻松愉快的理想工厂”,期待成为“工程师的乐园”。
与此同时,“新中产阶级”诞生,使得以家庭为单位的大众消费全面崛起,消费走向多样化、个性化,消费单位从家庭拓展到个人,餐饮、外卖行业快速发展,小型便利店取代超市,成为年轻人、小家庭的购物首选。日本政府也不断推出消费激励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进入8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受到了全球经济崩盘的拖累,人们希望消费物美价廉的商品,因此无品牌、包装简洁的MUJI无印良品成功创立,它利用“无品牌”的理念和独特的风格,在零售市场大获成功。
但是,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贸易摩擦让日本意识到,要想促进经济的持久发展,必须培育自身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于是,日本政府基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重新对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进行调整。1980年,日本科学技术厅公布的《科技白皮书》中再次明确提出了“科技立国”战略。
日本开始将发展重心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倾斜,诸如原子能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计算机产业与飞机制造业等成为资金与智力资源的主要输送地。
索尼在1980年推出Walkman随身听,并围绕产品创造了耳机文化。18年后,这款产品在全球的销量达到2.5亿部,直接影响了索尼在电子消费领域的地位。
随着“科技立国”战略的深入,日本的高精尖产业自主研发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从此以后,日本成为了世界制造业的一张名片。最能体现其强势地位的是,1980-1988年,美国市场上20%的半导体器件,30%以上的汽车,50%以上的机床及其它数十种商品和服务是由日本提供的。
失去的二十年是否意味着大溃败?
80年代末期的房地产和股市泡沫重创了日本,日本经济增长出现断崖式下跌。从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的发展期,90年代和21世纪的前十年,也被认为是日本经济“失去的二十年”。
在这二十年里,日本的GDP停滞不前,几乎没有增长,并在2010年被中国反超。
2018年,全球市值排名最高的10家公司里,IT企业占绝大多数,中国的阿里和腾讯上榜,但日本没有一家公司。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IT企业处在全球领先地位,比如索尼就是其中的代表。但日本IT企业把研发重点放在满足国内消费者需求和服务上,忽视国际市场需求和潮流,结果成本高企,缺乏国际竞争力,未能产生具有世界影响的IT企业。
与经济低迷形成反差的是,日本不断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果——从2000年至今,日本几乎是以每年一枚的速度,摘取了18枚诺贝尔奖牌。
取得这一成绩,与日本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密不可分。据了解,从2005-2015年,日本的科研经费平均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居发达国家首位,比美国的投入还重。
因此,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大放异彩的今天,全球有大量高精度设备依然来自日本——一部iphone里1000多项核心部件有一半以上来自日本。
GDP停滞了二十年的日本,真的落后了吗?
有观点认为,虽然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日本GDP表现不佳,但是经济结构却更加健康,国民的生活品质有所提高。
究其原因,这是因为日本在这一阶段面临着劳动力大幅减少的问题。1995年-2015年,日本劳动人口减少了1000万。劳动力是生产活动最重要的投入要素之一,劳动人口的大幅下降,自然会抑制GDP的增加。
因此,比起“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社会更严重的问题是,人口长期负增长,老龄化严重。
新消费背后蕴藏着什么潜力?
经历了二十年大溃败后,日本的经济复苏从数据上看是起于2012年,从那时候起,日本经济就一直保持温和增长的态势。
长期以来,日本制造业在诸产业中一枝独秀,日本的出口额中,汽车出口和汽车零部件出口占了大头。然而,这种一枝独秀的场面成为了今天其他新兴产业发展的掣肘。
目前来看,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都是在近二三十年间发展起来的,他们具备新的经营模式,提供新的服务,而日本则错失了这次浪潮。
在2016年全球创新指标中,日本在投入领域排名第9,但是产出却位列24位,中国的这两项排名分别为29和15。因此,日本的创新效率很难在短时间内推动经济进一步提升了。
不可否认,在日本经济不景气的历史中,日本仍是全球零售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Databank公司曾在2013年对日本143万家企业做过调查,成立时间超过100年的企业多达22219家,其中500年以上的有39家,还有7家是千年老店。一家寿司店可以经营150年,甚至250年,这在日本很常见。
工匠精神、消费体验、服务意识是日本零售的王牌。比如7-11很多产品是供货商提供的,并没有写明使用方法。针对这样的产品,7-11要求员工自己试吃、试用,这样才能为消费者提供使用的方法,提供更好的服务。比如开在10万人的小镇的MOKUMOKU农场,每年的客流却能达到50万,年营业收入52亿日元,凭借的就是让游客舒心的体验和服务。
在本次访学期间,嘉宾大学一行还深入索尼学习。作为曾经电子消费领域的巨头,索尼是怎样做品牌和产品的呢?
「我有嘉宾」出品人、嘉宾大学创办人吴婷与前索尼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出井伸之进行了交流。
吴婷:1970-80年代,日本从一个相对粗放的世界工厂转型为生产高品质产品的大国,其实今天中国也在经历相似的历程,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值得分享的经验?
出井伸之:无论企业对品质的要求如何,优质服务也会由于企业的结构而有所不同。如果没有经营者强烈的信念和品牌力的话,即使上市了也会落下来。使品质提升的办法有很多,在索尼,即使是国外生产的东西,也全部印着索尼制造,我们一直是这样宣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