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婷:SAP到“敌人”后方去付费阅读
案例·商业报道 · 2019-04-17
这是「我有嘉宾」发布的第906篇文章
3428字 | 阅读8分钟
软件业无人不知SAP。
2019年4月初,嘉宾大学国际课程德国站开课。我带领众企业家造访上莱茵河的东部小城沃尔多夫。到达当天,这里的最高气温是8摄氏度,而一天前却高达22度——这种反差,好似这座小城常驻的人口之少和公司之大——仅有15000人口的小城,却安扎了世界最大企业应用软件供应商、全球第三大软件公司SAP的总部。
SAP被称为“莱茵河畔的硅谷公司”,走过近50年,公司一边继承“标准化”基因,一边坚守“创新”之道——这听起来有些左右互搏的纠结,但能最终做出来,即是护城河的铸就。SAP副总裁胡安德这样描述:SAP不仅了解客户的行业,SAP自己就来自于这些行业。
关于SAP,最近的战略选择是:深入产业,打造共同体。
要自由,更要坚守
嘉宾大学国际科德国站SAP访学合影
早在来到这家德国巨头公司之前,我就耳闻这里的员工可以留长发、穿T恤衫和牛仔裤、骑自行车上班,甚至可以在办公室里淋浴。难怪SAP被誉为“莱茵河畔的硅谷公司”,相对于其他德国公司,他们骨子里更追求自由和创新。
还有一条:工作满三年后,SAP员工可以获得公司配发的汽车。
这可就厉害了。
更厉害的是,德国公司没有996。
但我分明看到,SAP副总裁胡安德(AndreasHube)从汉诺威工业展接待完默克尔便直接飞回到公司总部等待我们,西装笔挺,毫无倦容,激情四射,妙语连珠。
“带你们看看公司沙盘吧。这个位置有个企业幼儿园,员工的孩子都抢着在这儿报名上学。不过这儿没有企业小学。知道为什么吗?因为SAP人太聪明,幼儿园毕业就直接能到隔壁上班挣钱了,哈哈哈哈……”
胡安德是高大帅气的德国人,曾经在中国负责SAP业务13年。他和中国的缘分匪浅,妻子是地道上海人。当他听说嘉宾大学的俞铁成老师(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并购研究中心主任)娶的也是上海女人时,当场开玩笑说:“咱都不容易。”
但铁成老师却问了一个让胡安德“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提到微软,大家马上能想到比尔·盖茨;提到甲骨文,大家马上能想到拉里·埃里森。但当提到全球第三大软件公司SAP时,一般人都不知道这家公司CEO的名字。中国人对于美国和中国顶级大公司CEO的名字都能随口报出20个以上,而对德国顶级大公司CEO的名字却一个都说不出来,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胡安德觉得这是个值得思考的好问题。“我们德国企业的传统就是如此,每个人不管在什么岗位,都首先要把自己当做企业的的一分子。企业成绩是所有人的荣誉,并不是CEO一个人的功劳。CEO这个位子将来或许我也可以坐,即使坐上这个位子也没什么值得特别炫耀的。”
再后来,我们聊得high翻了天,导致原计划2小时的课程,持续了4个多小时。直到会议室的所有饮料都被喝光了,天彻底黑了,雨点开始打到玻璃窗上,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结束了酣畅的互撕问答。
SAP总部大楼
深度访学,总是从公司的自我PR和介绍开始。漂亮的德国妹妹领着我们进入公司总部办公楼内,开始按照企业文化墙上的脉络和大事记,讲述SAP发展史。我聆听,记录,不经意抬头,突然被墙上的一句话触动到:
“SAP—Five Decades of Innovation”,持续创新50年。
我被打动,不是他们以创新为本这件事,而是时光实实在在过去了近50年。在这近50年中,SAP是在给时光赋予生命。一家企业在做了50年后还保有竞争力,非常不容易,因为这需要专注、力量、激情,以及持续不断的创新。
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在日后回顾人生时,能因什么坚持50年,骄傲50年?
SAP的基因
SAP是为企业提供大型应用软件的公司,在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服务了35万家客户。在全球有8.8万员工的SAP,最大的竞争对手是甲骨文。
全球福布斯2000强公司中有87%都是用的SAP软件,世界顶级大学中的97%都是这家软件公司的服务对象。在行业应用上,100%的清洁能源发电企业都与SAP云相关,全球74%的电视和广播企业都是SAP的客户。在中国,SAP服务了1.3万家企业,其中中小企业超过80%。包括华为、联想、浪潮在内,SAP在中国拥有440多家合作伙伴。SAP中国研究院是德国总部之外的全球第二大研究院。
1972年,正是IBM大型主机风行之时。当时所谓的应用软件(如企业财务管理软件)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IBM出售主机时会“附赠”这些软件,但需要客户自行研发。IBM的每个客户都需要高价聘请计算机顾问来设计相同的软件,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当时,五位IBM德国分公司的软件工程师,建议总部为大企业项目编写现成的标准化企业级应用软件,但IBM拒绝了这项建议,坚持采用定制软件。遭遇碰壁后的五个人决定离开IBM,自己创业,专门开发供企业用的标准软件。1972年的4月1日,愚人节,SAP公司成立。这样看来,从一开始,“标准化”就是SAP的基因。
不过,在今天的“千人千面”时代,坚守标准化,未必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选择。
备战工业4.0
工业4.0是基于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作出的划分。按照目前的共识,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即智能化时代。
德国的工业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实现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定制化的产品供应。其核心是智慧数据的流动,机器之间可以共享这些数据,而无需人为操作。
为备战工业4.0,SAP在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云平台,以及大数据分析上做了技术储备。通过业务和数据之间的深度集合,为企业创造价值。这种价值的创造,有三种创新方式:产品创新、流程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
这或许意味着,SAP在离他们坚守的传统“标准化”,渐行渐远。
阿迪达斯定制化制造流程
产品创新:阿迪达斯的智能“质”造
基于SAP的智能产品设计方案,阿迪达斯首先使用机器学习技术,根据用户平时在社交网络上的行为模式,预测用户可能会适合哪类鞋子。然后把鞋子展示给用户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用户直接通过VR眼镜,直观地感受到穿上鞋子的样子。如果用户喜欢,阿迪达斯再下到生产线制造。
流程创新:高效定制化的哈雷生产线
基于SAP物联网的生产计划和执行,哈雷·戴维森让每辆摩托车都能实现单独定制。哈雷·戴维森的生产线上,组合预配置模式超过了1300种,将机车的交付时间从21天缩短到6小时,这能降低它7%的制造成本。
商业模式创新:凯撒空压机
凯撒专门制造空气压缩机,供应给需要使用压缩气体的企业。在实际应用中,很多客户并不关心机器是否好用,而只关心压缩过的气体是否好用。SAP给凯撒提供的解决方案是:不卖机器,卖空气。搞定。
到敌(客)人(户)后方去
打造产业共同体,是SAP的明智选择。深入到制造领域当中,深入到产业里,到敌(客)人(户)后方去。
在这个竞合的时代,敌友之间的关系转换总是如此轻而易举,让人猝不及防。SAP服务了多年的老拍档西门子,突然从硬件杀入软件阵地,自建系统、自我服务,脱离了对SAP的依赖。防止背叛与受伤的最佳手段是主动出击,先发制人。于是SAP选择了从软到硬,由浅及深。
我喜欢课堂上PPT中的一句话:“我们不仅仅了解您的行业,我们就来自这个行业。”这与嘉宾大学的课程产品和运营思路殊途同归:“我服务你,我了解你,我即是你。”基于此,胡安德还和我们分享了SAP自己与客户的“联合创新模式”。这听起来与嘉宾派的“自由生长,价值共享”不谋而合。“我们不仅仅是在讨论一个标准化的应用软件,而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的企业,都会有定制化的应用。”胡安德说。
好吧,纠结的SAP,最终活成了自己当年讨厌的样子。因为不喜欢“定制化”做法而离开IBM自立门户,通过行业标准化产品的快速复制,撕开蓝海市场。近50年后的今天,企业诉求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纯碎的“标准化”时代一去不返。轮回已至,唯有创新永恒。
SAP的焦虑
SAP的分享课堂上,我和同学们说到,我们自己与身边公司所用的软件要么是甲骨文、Salesforce,要么是金蝶、用友……胡安德故意呈现出不屑一顾的撒娇状。我想,这可能是一种玩笑,但也是他背后的SAP内心真正的焦虑。
SAP会根据掌握的数据来做孵化或投资吗?不做。SAP对区块链的研究进展如何?正研究着呢。是否会为初创企业提供低价服务、按效果收费?不冒这个险。
作为一家德国企业,SAP专心专注,在过去的四五十年,这是可贵的品质。可是,在今天,这样真的好吗?在中国,先不说巨头企业了,但凡有点资金和数据的公司,都不会放弃建立生态的机会。在当下的时代里,激进的中国企业都处在“找死”的状态,而保守的德国的企业在“等死”。
各有各的活法,上天会犒赏每一个用心做事的人。所以无论如何,成熟而优雅的SAP,在专业的道路上会走很远。衷心祝福,为“Six Decades of innovation”。
嘉宾大学创办人吴婷(右)与SAP副总裁胡安德(左)
学员声音
俞铁成
凯石资本管理合伙人
中国人对德国顶尖公司创始人一个名字都记不住,而随口就可以说出至少20个中国和美国的大公司创始人。这充分体现了德国企业深层次的一种文化特征:高度强调集体主义的团队精神。这种文化特征慢慢浸润到每一个员工的血液里,让员工不管在何岗位都能为集体荣誉尽心工作。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双向激励很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
在中国,民营企业做大后往往只注重宣传创始人的光辉形象,殊不知这会让员工感觉自己不是为企业,而是为老板在打工拼命。才华横溢的高管怎会甘心辛苦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让老板名满天下呢?
张生太
华盖资本早期板块合伙人
从投资角度,给SAP中性评级,观望。2B软件及服务业务迁移成本很高,有很强的护城河,目前趋势是小步快跑,迅速迭代,僵化固化对这类公司有很大挑战。SAP依然摆脱不了高级IT民工的宿命,收软件和服务费的商业模式也需要迭代升级。很难有爆发式增长性,但却有生态基础和很高护城河。需要观望其软件-服务-云-数据的商业模式转型进展。
给同学们的一点点建议:管理永远滞后于业务的发展,IT永远滞后于管理,工业4.0和机器人也是服务于制造的效率、成本与质量之间的均衡。在没搞清楚业务、没梳理好管理之前,三思而后行。
毕文元
清华同方威视创新实验室负责人、清华大学核物理博士
SAP源自IBM内部不认可的革新方案,保时捷立志在自己不擅长的电动汽车领域超越特斯拉——如果自己所处的行业明显会被新技术或新模式颠覆,那恰恰应该先把自己颠覆掉。
SAP专注创新五十年。从实践经验来看,创新其实是一门学问,开始是少数人提出的概念,最终目的是获得多数人支持——不是跟同行不一样,而是让同行接受你的不一样。
陈美玲
成功人力(北京)总经理
参观了保时捷和SAP,我感受至深的是客户至上的理念。这一理念贯穿始终,从业务层面到管理层的行为特点,都一以贯之。
向客户学习,再输送回客户的SAP模式,非常值得我们服务型公司学习。我们要用这种方式来思考如何理解客户的需求,如何实现与客户共同发展。
此外,德国人把细节做到极致的特点,也值得需要流程管理的企业借鉴。
孙小雨
酷学院创始人
网上流传着一句话:企业不上SAP是等死,上了是在找死。意思是说,SAP对于企业的业务和管理很重要,但是想把SAP用好,能够跟企业结合起来则非常难,需要企业满足很多条件:有资金,买得起;有优质团队,能够管理项目实施和运维和持续开发;流程梳理甚至再造;企业一把手的强力支持;很好的实施伙伴。企业级软件注定越来越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