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网红不如孵化网红?
付费阅读

案例·商业报道 · 2019-04-19

这是「我有嘉宾」发布的第907篇文章

4200字 | 阅读11分钟


网红到底是“野生”的多?还是“家养”的多?


网络大众的记忆跟鱼一样,只有七秒。不能沉淀下足够的流量与粉丝,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任何人都可能被互联网忘记。所以,网红背后需要有一个长期流量推手:网红孵化器。


即便是最早期的网络红人芙蓉姐姐,成名也可能离不开所在平台天涯社区,彼时的融资和炒作需求。2004年,芙蓉姐姐火遍全国后逐渐失去了商业化支持与变现价值,归于沉寂。


现在不一样了,网红经济得到普遍认可,网红孵化公司已经与网络红人形成了休戚相关的利益关系,网红利用自身魅力与特色在网络平台上积聚人气,形成粉丝群体,网红孵化公司作为网红经济的商业枢纽,既是网红经纪人又是网红商业价值开拓者,双方碰撞出新的商业模式。


网红孵化各有门道


只要涉及互联网,流量便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对于网红们来说,流量=生命,作为网红孵化第一股的如涵控股,在五年前不过是一家淘宝店,却因为成功发掘了网红的电商价值,不仅引来阿里巴巴的战略投资,更借助网红经济将公司送上了纳斯达克。


机会转瞬即至。2014年,在淘宝开店十余年的冯敏面临业绩下滑的压力,淘宝内的流量越来越贵,而社交媒体却产生了许多廉价流量。敏锐察觉到这些流量极高的商业转化率,冯敏和张大奕合作开业了淘宝店“吾欢喜的衣橱”,由张大奕担任模特。当时张大奕被称为“微博带货王”,却也止步于微博电商营销。


随后在冯敏的运作下,张大奕的粉丝从微博大量导入淘宝,使张大奕有了自身品牌的专属领地,还从产品品类、用户需求、品质与服务上,对“张大奕”进行了全方位的包装。在2016年淘宝“双十一”活动上,张大奕通过淘宝直播4小时,为自己淘宝店铺创造出销售额超2000万的惊人业绩,不仅刷新通过淘宝直播间引导流量的销量记录,更是一战成名。


在网红孵化这条路上尝到甜头的冯敏,开始大规模签约和孵化网红。“从古代帝王将相引领时尚的模式,到现在欧洲特别多的奢侈品,比如香奈儿也好、雅诗兰黛也好,其实都是当时的网红,每个KOL(关键意见领袖)都可以成就一个非常好的品牌。”冯敏称这是“网红+孵化器+供应链”的全新经营模式,他预计今年如涵控股将签下超过200名网红。


对于公司亏损的问题,冯敏表示并不担心,因为他手里有上百个KOL,共有1.484亿名粉丝,这些被他看做是如涵控股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这些KOL的带货,如涵控股分别在2017财年和2018财年以及2019财年的前三个季度,在各电子商务平台上促成了12亿元、20亿元和22亿元的成交总额。


张大奕与冯敏,到底谁成就了谁?


“举个形象的例子,整个网络流量就像一条长河,一个个网红只是其中的支流,支流有断流的风险,网红孵化公司就像河道上的工人一样,我们拓宽支流,引来更多活水,并且挖出湖泊,让支流拥有蓄水的能力,尽最大力量把水留住。”在一场商业活动上,炫吾星文化CEO 叶三超指着舞台上的演出者说道。“像这几个练习生,公司给他们倾注资源,培养他们的表演技能,让他们成为一个个网红,仅靠自己的努力,这是极其困难的。”


作为网红经济的另一大分支,叶三超所代表的网红孵化公司以才艺为价值挖掘点,通过直播、短视频和线下演出等形式,塑造自己的网红商业价值。“相比线上,我们的优势还有线下,因为我们之前是做舞蹈培训室的,有足够的人员和商演渠道,在短视频平台和综艺选秀节目爆发时候,我们也就此转型做网红孵化,这个平台更具有发展前途,现在学员们也改名叫练习生了。”


在这场商业活动上,除了三个练习生和作为领队的叶三超,还有兼职摄像的一名线下粉丝运营员和两个线上粉丝运营员,一方面引导线下粉丝活动秩序,一方面在网络上制造话题与几个练习生的线上粉丝进行互动。


活动举办方工作人员也向「我有嘉宾」介绍,这些网红公司自带流量和拉来线下人气,所以更受公司欢迎。“与那些没有流量与粉丝的竞争对手相比,网红在商业活动和广告上更有优势,有的客户对粉丝人群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给出的报价也更高。”叶三超说。


面对网红经济的庞大流量红利,很多公司都开始探寻与网红经济的跨界整合点,久唛宠物用品副总经理康蕊,亲自为公司孵化了几个宠物达人。“刚开始只是玩票一样,但发现这些宠物达人通过各个平台传播,的确能够带动公司的产品销量和品牌影响,公司也开始投入更多的资源,我们的宠物达人也从宠物生活秀,向宠物营养师、宠物造型师方向培养。”


现如今网红经济的含义已经越来越宽泛,《网红经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千亿红利市场》一书作者袁国宝表示,拥有一定量的社交资产和个人知名度的网红,作为一个品牌,然后与企业进行嫁接,助力于企业的品牌树立,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成交规模,这形成了网红经济基础价值体系。


“今天网红的竞争,已经成为专业网红孵化器公司之间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竞争,网红会选择专业的网红孵化和包装公司来进行职业化的打造。传统型公司通过网红孵化公司,或者自己孵化网红,借助这些网红自身的品牌和粉丝优势,为网红量身定制产品,通过粉丝流量变现,可以提升企业在互联网时代核心竞争力。”


人是最不稳定因素


网红孵化公司充分享受了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它并非是一个全新的公司业态,而是从各种互联网化的公司中脱胎而出。袁国宝认为,网红经济的火爆直接促成了网红孵化公司的出现,甚至因为门槛不高和本身基因符合,让一些公司放弃其它运营渠道,重点孵化自己的网红。


为了提升“格调”,网红孵化公司给自己全新命名“MCN机构”,MCN模式源于国外成熟的网红经济运作,其本质是一个多频道网络的产品形态,将PGC(专业内容生产)内容联合起来,在资本的有力支持下,保障内容的持续输出,从而最终实现商业的稳定变现。


作为聚焦直播与短视频的MCN机构,热度传媒对「我有嘉宾」介绍,目前,直播打赏、广告营销、网红电商等都是较为成熟的“变现途径”,尽管已有变现途径得到了挖掘,但流量红利仍然很大,MCN机构仍保有对它的更多想象空间与创造性,待挖掘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验证。


数据来源:微博大数据统计


变现已经不再是网红孵化的难题,但网红的培养,远比挖掘他的商业价值更加困难。网红的初期培养存在‘试错’成本,一个是大众的喜好和审美随着时间会不断变化,对网红的孵化培养,需要针对当下的情况来判断并高速投入。另一个是平台环境和政策也会有针对性的,在一段时间偏爱某一类网红和内容,比如近期短视频平台内容在向硬核化发展,很多资源和流量都是往知识型内容和网红倾斜。


不仅如此,网红们自身也充满变数,如何稳定人员和保证网红对公司的“忠诚”,这是各家网红孵化公司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热度传媒分析认为,网红培养最难的环节是初中期环节,最消耗公司资金的是为网红打造专有团队的高级人才成本部分。


婉瑜是热度传媒孵化的小清新风格美女网红,全网粉丝已经超过350万,因为还年轻,她并不担心自己商业价值的变现。“我最担忧的问题还是自己能力不够强,后续的发展和晋级更多要靠自己努力的学习,在商业模式上我下一步打算接触电商,这要看公司如何运作了。”


对于未来,婉瑜表示除了最看重热度传媒的流量价值,还希望结交到更多的朋友。“我想不断的挑战自己,让自己变的更加强大具有商业化价值。”像这样已经有一定网红影响力,却用平常心而不是工作的心态看待网红价值的90后、00后,还有很多。


叶三超正在为旗下KU少年团而头痛不已。“公司经过一年多运营,把三个少年逐步打造成小有名气的网红组合,不仅发了自己的单曲,还计划做正式出道发布,可是其中一个队员因为身体原因申请退出,早期人员更替很正常,但现在要出道了发生这种事情,让公司不得不把这个好项目暂时降温。”


“网红自己坚持不下来的,远比跳槽走的人,多的多。”叶三超叹息道。


从网红到IP的迭代


掌握有潜力并且与公司志同道合的网红,还不是网红孵化公司最大的难题,如何让网红孵化实现广泛复制,进而形成各自的品牌属性,已经影响到网红孵化公司能否在估值上再进一步。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便对网红电商的商业模式提出质疑,他认为网红电商只是暂时填补了消费者生活表达方式的空白。


“对消费者来讲,最终还是要回到产品本身,或者说,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本身,最高效的解决方案是品牌。由于用户在原有品牌的消费需求上没有得到满足,并且短时间内,没有出现新的能够代表新生活方式的品牌,在这种情况下,网红电商仅仅是作为一个填空式、阶段性的现象出现。


如涵控股也看到了自身在品牌建设上的短板,一个张大奕无法撑起如涵控股,于是大规模扩充网红团队,并为网红们打造具有标签性的品牌产品,为此付出高昂的营销费用让如涵控股仍处于前期投入的亏损阶段。


“娱乐圈纪检委”王思聪都站出来吐槽,如涵控股真正能够赚钱的只有张大奕为代表的几个网红,他们几个人就贡献了公司一半的收入,认为如涵根本无法证明自己可以有能力去培养一位新的KOL,句句扎心。


王思聪

娱乐圈纪委书记

1. 亏损:收入是有的,但是钱花的也莫名其妙,特别是近1.5亿的营销费用令人费解,花这么多营销费用,那KOL的意义何在?如果停掉这个营销费用又会如何?

2. 不可复制性:如涵签约了100多个网红,但就一个张大奕,在2017财年和2018年财年及2019财年前三个季度分别占据了收入的50.8%、52.4%和53.5%,这是非常不健康的比例。

3. 模式:如涵的网红孵化、网红电商、网红营销模式说白了没有验证成功,也没有证明自己可以培养新的KOL。


如涵公司登陆纳斯达克后,股价不断下跌也体现出投资者对公司未来成长性的担忧,随着网红竞争加剧与渠道多元化,顶级头部网红已经越来越难以创造出来,于是培养可以“挣钱”的网红,成为如涵控股最善于经营的网红孵化模式。


“莉贝琳”是如涵控股早期淘宝店铺品牌,随着公司倾全力扶持张大奕,“莉贝琳”店铺在2014年后停止上新。在关张了2年后,如涵控股又重启了“莉贝琳”品牌,通过精准的粉丝画像和新营销模式探索,把互动“阵地”转移到淘宝直播,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莉贝琳”就被打造成如涵TOP3的吸金店。


除了孵化更多的网红给公司带来收益,把网红升级为“IP”的能力,不只是如涵控股,更是所有网红孵化公司能否长存的关键。从如涵控股近期的对外宣传口径就能看到,“网红”一词的提及日益减少,“品牌”的露出逐渐增多。


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三到五年就是一个迭代,这是移动互联发展的必然原因,网红如果能够被培养成超越平台的IP品牌,那么其价值将是长久的。如涵控股起家于淘宝,并有阿里投资背景,在淘宝直播有良好的品牌背书,但是在抖音、快手这样的短视频领域,如涵控股的代表网红张大奕不过几十万粉丝,错失了短视频的红利爆发期。


即便头部网红越来越难孵化,网红孵化公司显然还没有进入到红海,更没有产生垄断性巨头,不同的IP打造让网红孵化充满了可能性。袁国宝对「我有嘉宾」表示,网红孵化公司有广阔的市场延展性,这些公司拥有专业的运营能力和包装能力,投资者可以挑选时机通过资本进入类似公司,一起孵化网红,通过网红深耕各行业,用网红的力量介入产业链。


 文/郭冀川 



您可能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