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失信,滴滴失控:惊醒了网约车的美梦 | 嘉宾案例
付费阅读

校友名录 · 2018-09-03



导读:

3个多月的时间里,滴滴顺风车用2起命案将自己推到了舆论漩涡里。在客服工作不被重视、内部沟通流程低效等问题逐一暴露的情况下,「我有嘉宾」梳理了滴滴顺风车的运营流程。


虽然负责顺风车的黄洁莉被免职了,但不得不说,顺风车是一款好产品,它在践行共享经济的同时,希望能拉近司乘关系,打造成千上万个温暖的车厢。但是不够完善的产品设计和漏洞,最终扼杀了这个产品。


顺风车之外,滴滴的派单和计费机制已经积怨已久,网约车市场需要竞争者。过去的8个月里,人们盼望着美团打车能带来改变。但是美团用实际行动表明,网约车市场是一块诱人但不好吃下的肥肉。


风暴过后,必有反思,而反思的结果应该是在追求好看的数据之前,先用安全的服务赢得人心。



2018年5月6日至8月24日,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滴滴出行因为两起顺风车命案而受到舆论高压。今天,一则“滴滴代驾司机工作期间身亡,120万保单变成1万”的消息再度成为直指滴滴的利刃。


顺风车频频出事,反映出滴滴对客服工作的不重视,以及内部协调、沟通流程的低效,以及对车主的背景调查没有到位。


对代驾司机的赔偿问题,虽然双方各执一词,但舆论普遍认为“滴滴热衷于赚钱”,不是一家值得尊敬的公司。


用户对滴滴的不信任由来已久,美团曾给了人们积极的信号,有望打破市场垄断。


在等待中,至少2个生命逝去,而美团还是失信了。


顺风车的祸端一直都在?


如果时间能倒流,在滴滴刚刚上线顺风车业务之时,我们能不能发现隐患,并扼杀这个产品?


用了7年时间,滴滴已经将估值做到了500亿美金,成长如此之快,源于滴滴在快速融资的同时,不断探索和丰富自己的产品线。


算上刚刚被无限期下线的顺风车外,滴滴出行还有快车、专车、出租车、代驾、自驾租车、二手车等产品。然而快车、专车和顺风车几款主要产品的运营方是不同的。


快车和专车属于网约车服务,由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运营;顺风车属于合乘车,它的运营方是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


滴滴将顺风车分拆运营,是有意降低顺风车的准入门槛和审核机制。据悉,想成为一名专车司机,需提供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要求无暴力犯罪、吸毒记录,无酒驾、毒驾等前科。而顺风车车主的申请条件则确实相对宽松,注册车辆既可在本人名下,也可不在本人名下,只需要有3年以上的驾龄,一台价格6万以上、车龄8年以内的车即可。


相对较低的进入门槛,开始让滴滴顺风车滋生出以下隐患:                                                                                                                                                 

1,滴滴抽成让优质车主流失


2014年5月,滴滴出行CEO程维宣布涉足在线拼车业务,“在线拼车由于地方政府的相关支持政策,相对于滴滴内部论证过的商务租车业务风险较低,更具有市场前景”。


对于车主来说,顺风车并不是赚钱的营生,他们是基于自己的目的地和出发时间,载上一些顺路的客人,实现分摊油费的目的。所以滴滴顺风车刚上线的时候,车主大多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滴滴成为了车主和乘客之间的桥梁,百万人每天受益于顺风车,提升了出行的质量。在共享经济被质疑的那段时间,舆论一致认为:只有滴滴顺风车属于共享经济,因为它并没有因为需求而增加车辆,而是本来就有车辆,而带动了需求。


据一位接过近400单顺风车订单的司机介绍,滴滴顺风车刚上线的时候是不收费的,后来抽取每笔订单5%的信息费,再往后把抽取比例提高到了10%。尽管这样的抽成已经非常高了,但滴滴官方在未改动10%抽成标准的情况下,会不定期提高抽成比例。




从不抽成到10%的抽成,再到不定期更高的抽成,白领车主自然不乐意了。他们本来就不是靠滴滴赚钱的,现在滴滴反过来赚他们的钱。再加上平时遇到几个不靠谱的乘客,他们自然不愿意继续做顺风车车主了。


而另一些人开始有了可趁之机,由于他们的车辆条件较差,达不到快车的要求,于是把不以赚钱为目的的顺风车当做了自己的营生。这部分车主有一定的共性:没有固定职业、经济条件较差。


在5月的空姐遇害案中,凶手刘某华的亲属和邻居描述,刘某华经常不回家,并领走爷爷的养老补贴;曾经骑摩托车撞人,被刑拘几个月,因此欠债二三十万元,全家为其还债;向家人要钱,不给就打。


在乐清女孩遇害案中,凶手钟某则曾在电子厂打工,但一段时间就离开了;后来又开奶茶店,期间沉迷于网络赌博,导致欠债40余万元;“家里人管不住,一说就要跳飞起来”。


这样的人,本身就容易滋生报复心理,如果和一个弱小的女子共处一个密闭空间(车厢),就很有可能实施违法犯罪。

 

2,滴滴的宣传与误导


滴滴顺风车上线两个月后,高峰订单突破了233万。2015年9月,在官网微信中,滴滴顺风车发布消息称“市场份额超66%,中国拼车市场进入寡头时代”。


2016年春节,滴滴顺风车成为春运的补充力量,输送百万人返乡、返程,2018年春运中,这一数字达到了3067万。


促成这一增长速度的因素中,滴滴顺风车的广告宣传绝对有贡献。


在写字楼、小区进行地推,发动用户推荐,滴滴出行App内提前上线页面,这些手段帮助顺风车在上线时已经有100万车主和300万乘客。


根据滴滴顺风车负责人黄洁莉的理解,顺风车在提供出行服务的同时,还有很强的社交属性。“过去你每天在路上两个小时,对于你的人生来说是消耗,但现在通过顺风车你可以认识比较靠谱的人,获得好的社交体验,它就变成了一种收益。”黄洁莉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


于是,滴滴迅速以社交为出发点,对顺风车进行了大量宣传。




尽管滴滴顺风车因为两起安全事故而走到了被无限期下线的地步,但鼓励司乘和谐关系的出发点是好的。只不过,滴滴失控了——本应是互相尊重、礼貌相处的关系,逐渐演变成了“约会”“遇见你”等宣传导向。


滴滴顺风车还提倡乘客主动坐在副驾驶位,与司机密切沟通的做法,也略有主导司乘关系的意味。


为了加深司乘互相的了解,滴滴顺风车建立了加标签和打字留言的司乘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本来有助于司乘双方在未见面时的判断,但令人遗憾的是,滴滴提供的标签颇有些挑逗,比如素颜美女、长腿欧巴等;而部分司机则添加了更露骨的评价,比如性感美女、体香扑鼻等。


在这些产品漏洞下,滴滴顺风车逐渐成为部分司机对乘客语言挑逗和性骚扰的平台。

 

3,矫枉过正的整改,让优质车主进一步流失


空姐遇害后,滴滴在全民声讨中,对顺风车业务进行了整改,主要内容包括:下线标签与评论功能;合乘双方头像改为仅自己可见;车主每次接单需要人脸识别,并且暂停22点至次日6点期间出发的订单。


一位顺风车车主认为这次整改,“与其说是反省之后的亡羊补牢,不如说是形势所迫的匆忙表态。仓皇之下,要么削足适履,要么矫枉过正”。


尤其是每接一单都要进行人脸识别的措施,让车主觉得非常麻烦。因为车主接到订单后,刚刚完成人脸识别,但又被其他车主抢走了,隔了1分钟,就要再次验证。


而且人脸识别需要找到光线明亮的地方,根据语音提示“点点头、张张嘴、慢慢摇头……”整个认证过程需要1-3分钟。更难以接受的是,提示音非常响亮,而且无法关闭。


回到应用场景中。上述车主认为,白领在下班时选择订单的首要依据是看订单是否顺路,但是一些把顺风车当作赚钱工具的车主根本不管是否顺路,因此白领阶层的车主很难拿到符合自己顺路需求的订单。


另外,白领阶层一般是在下班前搜索订单,但是无法关掉的语音提示会干扰办公室的同事,让车主难堪。


以上3个原因,让滴滴顺风车在一经推出的时候,就留下了隐患,但是随着平台抽成的提高,优质车主渐渐离开平台,而较低的门槛,又让一些心怀不轨的车主成为了服务提供者。一款真正践行共享出行的产品,在用户付出生命的代价后,就此失败。


美团止步不前,缺的不只是钱


实际上,滴滴与快的合并后,易到又因为乐视的问题而掉队,滴滴逐渐成为网约车市场上的垄断者,尽管神州专车和首汽约车也在这条赛道上,但是后两者主打的是提供B级车辆的品质服务,在收费上明显高出滴滴快车。


在实现了一家独大后,滴滴的口碑迅速下降,司机埋怨滴滴的派单机制、抽佣机制,用户吐槽打车越来越难,收费越来越高。


2017年年底,美团APP上线了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7座城市的打车业务。为了进一步扩散,美团还承诺向新用户发放3张13元打车券;而前5万名完成注册的司机,则可以享受运营前3个月0抽成的福利。


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都拍手称快,且不说要打破市场垄断了,但至少又迎来了薅羊毛的时代。


3月21日,美团打车顺利开通上海市场,据美团公布的数据,在上海首秀当天,订单数超过15万,第二天突破25万,第三天达到了30万。尽管成绩很亮眼,但是所有人都清楚,这是用高额补贴换取的,美团打车究竟能不能对滴滴形成威胁,还需时间验证。


根据美团最新的招股书,2017年美团只在南京一座城市开通了打车业务,当年的打车业务成本为2.93亿元。


而登陆上海后,用7天时间累积服务了超过220万名乘客,某媒体披露的数据显示,美团打车从2017年年中至2018年年初的每单补贴(司机+乘客)在20-40元之间。按照每单30元计算,美团打车在上海运营一周的补贴就高达6000万左右。


虽然花费惊人,但美团打车也迎来了用户的爆发式增长。今年3-4月,美团打车APP一度在App Store免费榜单上排名第三,仅次于抖音和拼多多。


这种势不可挡的涨势最终被政策监管叫停了。在执法部门的要求下,美团打车将数据库移交至当地监管部门监管,补贴止步。据了解,当时有3万台车被清理出美团打车。极光大数据发布的数据显示,补贴停止后,美团打车在司机端和用户端都出现了50%左右的降幅。





截至2018年6月30日,美团打车的乘客端日活数据仅为约16万,甚至不及滴滴出行的零头。有司机则在吐槽道,“2小时才接了3单,开空调一公里至少7毛。奖励都取消了,谁跑!”


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在接受采访时称,“开了上海之后,我们对于开城速度的预期确实是下降了。乘客反映的定位不准、接单不稳定、丢单、调度不合理等各种问题,美团都在尽力解决,也在打磨产品”。


作为美团的王牌业务,美团外卖与打车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是配送,不过一个是配送食品,一个是运送乘客。因此在定位、丢单、调度等问题上,必然有所准备。美团打车迟迟不向外扩展,最大的原因还是难以承受的高额补贴,以及运营资质。


今年滴滴连续出了两起大事故,网约车令监管部门头疼不已,即便美团打车有钱扩张,但也需要考虑准入门槛(以北京为例,美团进入北京需要取得网约车运营资质、京籍京牌、禁止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和如何保证司乘安全的问题。


根据此前的数据统计,滴滴出行北京注册司机数量超过110万人,活跃司机数量达到20万人左右,这其中只有约10%的司机拥有京籍车牌,大约有2万人。也就是说,美团打车进入北京后,如果不能用补贴吸引更多符合条件的司机、车辆,那么也只能跟滴滴争抢2-3万个运力资源,想象空间实在有限。


网约车已经难以取得人们的信任,乐清女孩遇害后,卸载滴滴并不只是网络言论,我身边已经有多位女性付诸了实际行动。滴滴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但是近期负面不断,始终被舆论盯着;处在IPO前夜的美团,急于扩大业务版图,但网约车已经成为烫手山芋,拿不起来又不甘心放下。


要想让网约车市场的竞争继续下去,在追求好看的数据之前,一套令人放心的解决方案必不可少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