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启动IPO,雷布斯为何此时“食言”?|我有嘉宾
付费阅读

首页 · 2018-05-03



导读:

雷军对于上市其实是有一种执念,此前带着金山上市的经历已经决定了他并不是那种在乎上市与否的人。他总说要做最伟大的公司,总是强调需要“自证”,并不是放烟雾弹,而是他不甘心再用上市来结束一家公司的平凡命运,他希望自己的公司上市时,能光彩夺目,能成为这个时代的奇迹。



于将小米的估值做到数百亿美金的雷军来说,上市显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毫无疑问,他要食言了。


5月3日一早,小米正式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招股书。与招股书一同发布的,还有雷军的一封激情澎湃的公开信,开篇明义:“当您打开这份文件时,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家风华正茂、勃勃向上的公司,更是一份由勇气和信任所支撑的新商业蓝图。”


古文讲“今胸中之气勃勃然,复有仕进之路矣”,经历了低谷期的小米,如今倒是当得起这“勃勃”二字。然而招人腹诽的是,就在整整两年之前,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雷军,在 “两会”上曾公开表态,“小米五年内不上市”。在当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这位中国企业界重量级嘉宾又在回答吴晓波的问题时,给出了2025年前不上市的新说法。


言犹在耳。正如他那句流传甚广的“风口上的猪”的理论一样,创造中国商业脱口秀模式的雷军一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人物,然而短短两年时间,关于上市计划在公开场合三易其口,毕竟有些奇怪。梳理这些年小米的起浮,或许能找到雷军对“上市”二字表态的缘由。


“5年不上市”


2011年8月16日,北京798 艺术中心北京会所的舞台中央,金山软件前CEO雷军身着黑色T恤和深蓝色牛仔裤。他的新身份是小米科技 CEO 。在这次发布会上,他带着“一款顶级智能手机”,对台下 800 多名听众讲述诞生历史。这场新闻发布会,逐渐演变成了雷军和小米手机的一场脱口秀,这种形式也自此定格,在以后的这些年,几乎成了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会的“样板戏”。


由于场地太小,许多人当天只能席地而坐,颇为引人注目的场景是“小米限量版工程机”的预售队伍排了100多米。在会场内,大屏幕中播放着一条短片,包括乐淘网毕胜、多玩网李学凌、凡客陈年等一帮互联网明星纷纷摔掉手里的苹果手机,高呼:“我们要小米!”小米手机就这样高调亮相了。


雷军宣布,1.5GHz双核处理器,售价1999元。这样的售价确实让场内场外的人吃了一惊。台下开始欢呼,有人喊雷叔叔,还有人喊雷大爷,更有人调侃地叫起“雷布斯”,这与乔布斯在莫斯康尼会议中心的表演相当神似。


最终,小米只用了37个小时就卖出了40万台手机,实现了8亿元的销售额,雷军心里的石头暂时落地了。当时正不可一世的iPhone4,首日销量也不过60万部。让他松口气的另一个关键节点是2011年11月20日,在这一天,雷军对外宣布,小米公司获得第二轮9000万美元投资。


“现在我最大的感受是要顺势而为,大势是第一位的。台风来了,猪都会飞起来。”雷军说出了那句日后被奉为经典的论断。


雷军和小米肯定都不是猪,但他们飞得确实够高。2012年,小米全年销售719万台手机,含税营业收入126.5亿,创造了手机行业的销售奇迹,雷军也因此入围“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2014年12月,雷军在其个人微博宣布,小米以450亿美元估值完成第五轮总额11亿美元的融资。创办整整4年时间,小米的估值翻了180倍,超过索尼和联想市值的总和。


至2015年,雷军总被反复问到一个问题,“何时上市?”因为按照资本市场的逻辑,投行以如此高的估值砸进去的真金白银,除等待上市以外,找不到更加合理的理由。当时,市场上曾有流言称,“小米正在筹划IPO”。但当时雷军以及小米的官方回答一直都非常坚决,“5年内不考虑”。


是“计划中”还是“妥协”?


2015年是小米命运的一个波峰,这一年估值达到顶峰,增长速度却开始放缓。小米手机开始遭遇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当年未完成8000万台的出货目标。


2016年年初,正当前一年不尽如人意的业绩公布后,雷军出现在全国“两会”的记者会上。正是在这次“两会”上,雷军作出了最正式的一次回答。


“5年内不考虑上市。”雷军当时说,经历了2014年的那轮融资之后,并没有做过新的融资,目前小米账上有超过100亿的现金量,足以把小米做好,目前没有资金压力。


事实上,在小米高速发展过程中,争议与猜测从来都没离开过,来自消费者的指责和同行对饥饿营销的发难。而这些负面的猜测在小米最艰难的时刻开始井喷般爆发。


一家科技媒体在当时援引“资深小米黄牛人士爆料”,分析了小米在高估值后迟迟不上市的“内情”。


文章称,小米所谓的线上几分钟销售10万台的成绩,基本上其中几万台都是通过线下渠道放出去的。通过线下黄牛渠道的层层加价,打造了一个货源稀缺、价格高涨、“一机难求”的盛况,然后刺激线上渠道新一轮的抢购,以此循环,相互助力。


“产能一直都是小米手机的软肋,也是‘期货式’互联网营销的劣势体现。若小米公司选择上市,则将面临证监会的严格审查,以及来自投资方的质询,这种失去隐密性的风险将远远超过上市所带来的利益。而这,也正是小米最不想为人知的一面。”


去年,在小米刚刚走出阴影时,雷军接受了一次专访。他在回忆说,小米在第一个五年的时候是在不管不顾地跑,是在扬长避短,把我们的长处发挥到极致。“2015年初,我们提了一个观点:小米五周年了,我们有点扛不住大家对我们的期望值了,大家觉得小米不够酷——不是我们真的不酷了,是大家对我们的期望值提高 了。”


在用户的高期望值之下,雷军当时面临的是内外交困。


在国内市场竞争上,Oppo和Vivo凶猛铺线下,华为与荣耀分两路夹攻,坚持线上和饥饿营销的老套路已经无法与竞争对手抗衡。在国外,由于海外市场与三星直接冲突,导致屏幕供货出现问题。2016年,小米遭遇断崖式下滑,从第一名跌落到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五位。


如今人们盘点小米的发展路径时,把小米的复兴称为一个奇迹,因为在手机行业,一旦出现下跌便可能万劫不复,此前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即是例证。


2016年,当雷军大声宣布要用“15年时间自证模式”时,他深知在当时的环境和发展阶段之下,小米绝不适合IPO。雷军更不是那种甘心在公司低迷时去向股市寻求活力的人。他一方面筹划线下铺设“小米之家”,以便与竞争对手正面交战;另一方面亲自接管供应链,四次拜访三星总部以化解屏幕供应危机。


一年多后,小米实现“成功逆转”。在2017年9月和10月实现了连续出货1000万台,这被雷军视为小米已经基本解决了供应链和产能问题,并于10月份提前实现了营收过千亿的目标。


雷军再一次创造了神奇。尽管现在无从知道他在化解这次危机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波折,但可以确定的是,他对于资本市场的看法正是在那个时候发生转变的。


2017年11月,刚刚从危机阴影中走出的雷军谈到上市的时候,态度出现明显转变,没有再强调期限,而是用了一个比较含糊的界定:“会在业务比较舒服的时候IPO。”12月,当有记者在2017骁龙峰会上再次询问关于小米IPO的消息之时,雷军只回应“我没有什么好说的。”今年1月,已有小米高层人士对外放风,称计划在2018年年底上市。


青年雷军的执念


雷军是中国最早的IT创业者。上世纪80年代末,在那个家用电脑还是传奇般存在的年代,大学生创业更是天方夜谭。


1989年底,计算机病毒开始在大陆流行,武汉大学的电脑机房被病毒袭击,全部瘫痪。大二学生雷军与同学冯志宏合作开发出特别杀毒软件“免疫90”,并因此获得了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一等奖。


青年雷军的第一次创业以此为契机展开,他成为一家名为“三色”的公司的创始人,这个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仿制汉卡。创业期间,雷军在饭店里租了一个房间,晚上做开发,白天跑市场,五六个人挤在狭隘的屋子里,实在躺不下,就起来干活。


不幸的是,没过多久,他们开发的程序被人盗用了,三色公司很快便难以为继。第一次创业失败后,雷军也从大学毕业。他没有着急找工作,而是拎着包跑到了中关村。在一个计算机展览会上,雷军见到了仰慕已久的WPS创始人求伯君。


在这次见面16年后,雷军以北京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的身份,把公司带到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当年年底,雷军宣布辞去金山CEO等管理职务。在很多人看来,雷军这一举动算是功成身退。然而,就他个人而言,当时更多的是不服与不甘。用16年时间把公司的市值发展到6.26亿港币,远远不及同年在香港上市且年轻得多的阿里巴巴和两年前上市的百度,就连跟盛大、第九城市和巨人这些游戏界同行和小字辈相比,金山也被抛在了后面。


雷军当时感叹说:“相信绝大部分公司都被上市拖垮了。”


现在看起来,雷军对于上市其实是有一种执念,此前的经历已经决定了他并不是那种在乎上市与否的人。他总说要做最伟大的公司,他之前总是去强调需要“自证”,并不是放烟雾弹,而是他不甘心再用上市来结束一家公司的平凡命运,他希望自己的公司上市时,能光彩夺目,能成为这个时代的奇迹。


早在五一小长假之前,彭博社即报道,小米公司已经授权中信证券处理其CDR(中国预托证券)事宜。有媒体援引该公司的不具名人士消息称,小米的估值至少在700亿美元左右,上市之后短期内可能会超过1000亿美元。


如果此消息属实,那么小米的市值可能会超过百度,而次于阿里和腾讯。这,会是雷军梦想的终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