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被世卫组织列为PHEIC,对中国影响几何?
付费阅读

其他会议 · 2020-01-31



作者 | 鲁婧涵

出品 | 我有嘉宾 (ID:wetalkTV)


“这是一个需要事实而不是恐惧的时刻。这是一个需要科学而不是谣言的时刻。这是一个需要团结而不是羞辱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的发言说出了每一位抗疫人士的心声。
 
日内瓦时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第二次关于2019新型冠状病毒急性呼吸道疾病的会议。北京时间1月31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PHEIC,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提出了相关临时建议。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但PHEIC只是警报机制,用以预警其他国家加强防控,也使得WHO可以更灵活地在全球范围内协调各方资源加以应对。WHO对中国应对这波次疫情充满信心。
 
在这场防疫抗疫的战斗中,能否有效控制疫情发展将真正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命运。自1月20日以来,人民币汇率跌幅在2%左右。
 

PHEIC默认期限3个月



世界卫生组织在协调全球卫生事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月28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飞抵北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会见;1月29日,谭德塞返回日内瓦,并立即准备再次召开突发事件委员会会议,判定疫情性质。世卫组织的举动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
 
北京时间1月31日,世卫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2019-nCoV)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即PHEIC),因为当下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存有“进一步全球传播的可能”,“在中国以外的3个国家,德国、日本和越南都已出现人传人的现象”。
 
世卫组织最担心的是,该病毒可能会传播到卫生系统较弱且准备不足以应对该病毒的国家。世卫组织做出这一定性的原因,并不在于对中国的不信任,而是担心此波次疫情在其他卫生条件不足够完善的国家扩散。
 
PHEIC是2005年《国际卫生条例》颁布后存在的,至今也不过15年,根据定义,构成PHEIC要满足3个条件:一、此类事件应是严重、突然、不寻常、意外的;二、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很可能超出受影响国国界;三、可能需要立即采取国际行动。
 
此前,有5次事件被划归此列,分别为:

  • 2009年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

  • 2014年爆发的脊髓灰质炎疫情;

  •  2014年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疫情;

  •  2015~2016年出现的“寨卡”疫情;

  • 2018年爆发的刚果(金)埃博拉疫情(于2019年7月宣布)。


需要明确的是,PHEIC与最近网上传播的“疫区国”及后续危言耸听的影响并非一个情况。一旦某类事件被宣布为PHEIC,它的默认期限是3个月,到期自动失效,需要重新评估期限是否延续。3个月内,根据疫情的发展,PHEIC定性可撤销及修改。
 
根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如果被确定为PHEIC,世界卫生组织会发布一个临时建议,主要是针对人员、行李、货物、集装箱、交通工具、物品和邮包等(如下图)。
 

来源:国际卫生条例(2005)中文版
 
这并非意味着一刀切地中断所有跨国贸易与国际旅行。
 
根据《国际卫生条例》,各成员国均负有对PHEIC作出迅速反应的法律责任。同时,世卫组织的总干事将有权向其他国家发布建议,例如敦促他们不要在疫情爆发时关闭边界,不要对疫情爆发国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等管控措施,这有利于对疫情爆发情况的公开透明处理。
 
不过,即便没有被确定为PHEIC,美联航、英国航空、荷兰皇家航空等数十家航空公司已宣布暂停部分往返中国的航线。在疫情被确认为PHEIC之后,上述措施实施范围可能扩大到其它来往中国的国际航班。而实施与否则取决于各国家的有关部门,而并非来自世卫组织的直接要求。宏观经济咨询机构万神殿宏观经济(Pantheon Macroeconomics)预计,游客出行减少可能会使中国今年上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损失0.1%。
 

经济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总体影响取决于疫情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能否有效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并缩短疫情的持续时间,将有助于判断疫情对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影响。
 
此次疫情与2003年的非典疫情极为相似,从非典疫情可观察疫情对现今中国经济的影响路径和程度。
 
2003年中国SARS病毒疫情爆发后,WHO也作出一系列回应。2003年4月6日,WHO将北京列入疫区;4月15日,又将加拿大多伦多、越南河内、新加坡、台湾及疫情始爆发地区的中国广东省、山西省及香港列为疫区。6月14日,WHO解除对河北、内蒙古、山西、天津的旅游警告。
 
非典疫情对当年经济的影响主要在二季度,今年新冠病毒对经济的影响主要在一季度。2003年,中国四个季度的GDP增速分别为11.1%、9.1%、10%和10%,全年10%。二季度中国GDP同比较一季度大幅回落2个百分点。广州、北京等疫情较为严重的省市所受冲击较大,二季度北京、广州GDP累计同比分别为9.6%和13.4%,较1季度下滑3.1和0.5个百分点。产业方面,交通运输、住宿餐饮、金融行业和地产行业受影响较大。
 
相比非典,本次疫情传染性更强但致命性更弱,但中国经济总量已不可同日而语,这意味着响应能力、供应链完整程度都有助于更有效的抗击疫情和生产恢复。
 
外资评级机构标普的分析师表示,此次疫情可能会拉低中国2020年GDP增速1.2个百分点,但他们也强调,现在谈起对经济的影响为时尚早,故仍维持5.7%预期增速。中国本土最大的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认为,2020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将有较大程度的放缓,初步预计经济增长在3%~4%左右,对全年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一个百分点以内。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中国经济的韧性不会因为本次“灰天鹅”事件的爆发而改变,较乐观的情形是如果2月上旬出现拐点,2月中下旬快速控制住疫情,那么其影响将比较有限,但对于旅游、餐饮和交运这些服务业的冲击会比较显著。
 
恒大研究院任泽平团队认为,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将大于2003年非典,但时间可能更短。他们团队对疫情的宏观、中观、微观经济影响作出了如下判断。
 

  •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需求和生产骤降,投资、消费、出口均受明显冲击,短期失业上升和物价上涨。防控疫情需要人口避免大规模流动和聚集,隔离防控,因此大幅降低消费需求。工人返城、工厂复工延迟,企业停工减产,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短期基本停滞。


 
  • 对中观行业的影响:餐饮、旅游、电影、交运、教育培训等行业冲击最大,医药医疗、在线游戏等行业受益。2019年春节档票房58.59亿,2020年春节档颗粒无收。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2020年同期受损严重。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2020年同期锐减。1月底交运行业出行人次减少约七成。房地产行业暂停销售活动。建筑业、金融业、农林牧渔等行业受波及。简单估算,电影票房70亿(市场预测)+餐饮零售5000亿(假设腰斩)+旅游市场5000亿(完全冻结),短短7天,仅这三个行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万亿,占2019年一季度GDP21.8万亿的4.6%,这还不包括其他行业。


 
  • 对微观个体的影响:民企、小微企业、弹性薪酬制员工、农民工等受损程度更大。

 

市场表现



WHO宣布疫情列入PHEIC,会强化短期的市场避险情绪,但不改市场发展本身的逻辑。梳理机构分析显示,历次全球卫生风险事件出现后,对于包括A股在内的全球金融市场影响不一。疫情对主要爆发地市场的冲击普遍要大于全球其他市场。医药、公用事业、化工、食品饮料等板块在疫情爆发期的表现较好。
 




中金公司通过分析过去全球6次主要疫情期间海外主要市场和资产价格的表现,总结出以下一些规律。
 
首先,并非每次疫情都对市场产生较为持续且广泛的影响,实际影响取决于疫情的传播范围、影响程度,以及当时的市场和宏观环境。例如,2009年春爆发于墨西哥和美国部分地区的猪流感H1N1适逢2008年金融危机市场大跌后的底部区域;2016年~2017年初的禽流感H7N9也处于上一轮全球同步复苏(2016年11月美国大选后大规模财政扩张预期升温,叠加中国供给侧改革和棚改货币化对增长的提振),因此疫情期间市场的反应并不显著。
 
其次,对主要爆发地的冲击幅度要大于全球市场。该机构进一步对比了疫情期间对MSCI全球市场以及作为主要爆发地市场的表现,发现对主要爆发地市场的冲击普遍要大于全球其他市场,如非典SARS、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埃博拉、新型冠状病毒等,这一特点也符合市场普遍的常识性认知。
 
再次,单纯疫情本身并非改变市场趋势的因素;且高峰期过后,市场普遍都有明显修复。从过去几次疫情高峰期后的表现特征上可以看出,高峰期(一般指确认病例增量)见顶之后而并非需要等到疫情完全消退后,市场便逐渐开始企稳,高峰期后的1~3个月市场往往都有较为明显的正回报。
 
第四,跨资产比较看,风险资产通常更为受损,避险资产有一定防御性。由于疫情爆发初期,市场的下跌更为避险甚至恐慌情绪所驱动,因此风险资产往往都更为受损,而并不意外的是,避险资产在此期间都会起到一定的对冲效果和防御性。但待峰值过去之后,上述关系往往又会逆转。
 
光大证券策略研报判断,历史上疫情扩散下的情绪扰动影响偏短期。其中:
 
A股:疫情扩散不利消息虽然在短时间内可能造成市场下跌,但市场持续下跌时间往往不超过一两周,随后往往出现反弹行情。即便是非典对于2003年Q2的经济增长产生了短期影响,它并没有改变基本面决定的周期上行大趋势。
 
港股:疫情发生前,香港地区经济和港股市场也已经连续低迷,因此仅就疫情期间而言,港股市场的表现要好于同期的A股市场,甚至从2季度就开始触底并进入长线反弹。疫情对于香港本地经济以及相关企业的扰动,很快被中央政府赋予香港的各项扶持政策带来的利好冲淡。
 
最终,决定市场大势的根本因素还是政策经济周期基本面。疫情本身的发展,决定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