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乔投资苏光升:我的犹豫和期待 | 我有嘉宾
付费阅读

我有嘉宾 · 2018-05-26




导读:

从房地产市场到投资圈,如何把此前的经验运用在新的事业上,这是苏光升正在探索的事情。

 

从22岁接手父亲的房地产生意以来,他在这个市场里交出了出色的成绩单,因此他不允许自己成为一个失败的投资人。在做投资时,他有犹豫(同时还在做房地产),也有另类的方式(参与被投公司的管理),但这都指向了自己的期望——让卓乔投资真正进入投资行业,成为优秀的投资公司。


接受「我有嘉宾」采访时,嘉宾大学第三季学员苏光升直言,目前自己的偶像是嘉宾大学第二季学员姚伟示。对,就是那个人称“上海楼市四大名捕”之一,后来转型做投资,做出一家上市公司的姚伟示。

 

理由很简单。苏光升在进入投资行业创办卓乔投资之前,也是做房地产的。在流行跨界的今天,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都在积极寻求突破,试图扩大自己的边界。当房地产的辉煌日子过去后,一批人带着经验和资金转型去做了投资人。苏光升和姚伟示是同一批从房地产行业出走的人。无论是在楼市还是投资行业,都战绩彪炳的姚伟示,让苏光升看到了房地产人在投资行业有所成就的希望。


80% “A轮率”的“业余”投资新手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有嘉宾」记者发现苏光升要比姚伟示谨慎一些,他没有完全从房地产行业脱身出来。他的房地产公司最近还在跟红星美凯龙等品牌谈合作,只不过动作远不像前些年那么大和频繁。

 

“虽然不好做了,但是还想看看有没有好的机会。” 苏光升有点无奈地说。毕竟这一行他已经做了13年,一切顺手,就这么放弃实在有些不舍。

 

苏光升找朋友合作,在北京和上海组建了投资团队,帮他筛选投资项目,最后他来拍板投不投、投多少。

 

在采访中,苏光升一再强调自己在投资界是新手。这个“业余”的新手,就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4年时间,陆陆续续投资了25家公司,基本上都是在种子轮或天使轮进入,现在80%的项目已经进入A轮。其中东莞跨越电子在近两年均做到了2亿的营收,净利6000万,各方面已满足港股上市资格,有望在近两年上市。


相比于市值的缩水,百度面临的更大的问题是价值观偏离,这是真正让李彦宏感到恐慌的所在——资金和盈利能力会击败一家小公司,但大公司往往是毁于价值观的。


22岁接手房地产公司


83年生人苏光升入社会很早。17岁从师范毕业,就去初中当了两年老师。2003年去部队圆了当兵梦。两年之后,22岁的苏光升开始接手父亲在江西的房地产开发生意。

 

这个“房地产二代”虽然年纪轻轻,但因为从17岁就看着父亲做这门生意,所以对业务很熟悉,上手很快。苏光升接手公司那年,正好是国内房地产的黄金十年开始之际。接手第一年,公司的年营业额是2-3亿元;到2014年时,这个数字已经翻到了十几亿。

 

苏光升有一些很不错的“代表作”。比如08年在赣州做过的楼盘,一开售就被抢购一空,不到100亩地,公司赚了3个亿。

 

苏光升对这个行业的理解比较直接。他认为,公司起步较早,自己对这个行业足够了解,另外公司基础不错,即使品牌并不算特别大,在拿地成本上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也可以凭借后期不错的管理和运营,在成本控制、营销上有不错的表现。

 

苏光升认为,08年赣州那个楼盘之所以卖得好,是因为公司对本地的购房者足够了解,及时捕捉到了当地80后购房者的需求,定位上比较年轻化,不管是配套设施还是品味,都对标一线城市优质楼盘。而且,楼盘地理位置很好——就在新区市政府边上。

 

苏光升认为自己在管理上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比较会用人。他为人直爽,喜欢坦诚又有能力的人。如果识别出对方是这样的人,他会选择给对方足够的信任,充分授权,让对方放手去干,苏光升负责把握大方向就可以了。到目前为止,苏光升挑选的人基本都在忠诚度上有很好的表现,他觉得这就够了,能力上的欠缺可以慢慢弥补。

 

随着国内经济增速进一步下降,2014年,房地产行业的新屋开工面积、开发投资完成率、销售量等关键繁荣指标出现明显下降,国内房地产已经处于“相对困难时期”了。对苏光升来说,房地产越来越不好做的数据表现就是,公司的利润率已经从之前的15%降到了10%。

 

情况对苏光升有点复杂,他需要忧虑的,不只是房地产行业的黄金十年即将过去这个问题。

 

苏光升做的是江西三四线城市市场。2014年之前,这样的三四线城市一直是中小型民营房企的领地。但之后,随着整体房地产销售情况的下行、三四线城市房价明显上升,大的房地产企业,如碧桂园、万科、华润等纷纷进入到这个领地。一番较量之后,苏光升发现自己的公司面临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跟它们合作,要么被它们淘汰。

 

有一次,他和之前在华为工作的朋友聊到这个话题,讨论的结果是:可以试试做些房地产相关的投资,借此进入新的行业。这也成为苏光升从2014年开始接触投资的契机。


用做企业的方式做投资

苏光升的投资方法跟其他投资人有很大不同。

 

在筛选企业时,他的重点是看人。苏光升投资的企业,创始团队基本都是他熟悉的人,或者他朋友很了解的人。投资之后,他会比较深入地参与被投企业的管理决策。

 

东莞跨越电子的创始人和苏光升认识十几年了,苏光升对他非常了解。苏光升在跨越电子占股20%,跨越电子的一系列经营决策都有苏光升的参与痕迹。也是因为如此,苏光升对跨越电子所在的新能源领域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这样的做法,是延续了苏光升在房地产时期的管理方法:选出坦诚又有能力的人,让对方放手去干,苏光升负责把握大方向。苏光升显然是在用做企业的方式做投资。

 

之所以以这种方式做投资,一方面,正如苏光升所说,他还处于学习期,这4年,他的做法都偏向保守。另一方面,也跟他的投资经历有关。

 

其实刚开始做投资的时候,苏光升也曾经尝试过把注意力都放在把控项目本身的优质程度上,不插手被投企业的决策。

 

他投资过一家名为“台湾杰圣科技”的公司,主营业务是手机触摸屏。鼎盛时期,主流的手机品牌,如苹果等的触摸屏订单基本都在这家公司手上。但让苏光升没有料到的是,这家全台湾最大的触摸屏企业,后来会因为人的原因走向幻灭。

 

杰圣科技当时的工厂在台湾,产品要频繁出口到苹果等在大陆的工厂或代工厂,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关税、物流等费用,同时交货时间也比在大陆设厂的竞品公司时间长。

 

但杰圣科技创始人不愿去大陆设厂,只想在台湾经营。慢慢地,公司在成本和效率上一步步落后于竞品公司,最后竟然走到了破产清算的地步。

 

苏光升在反思这个案例的时候设想,如果我在投资之前,能了解到这个创始人在战略眼光上的局限性,如果我哪怕一次参与到公司的经营决策,是不是就不会出现这个结局?

 

也就是从那次之后,苏光升转变了投资方法。


期待

苏光升对目前的投资成绩并不满意。他毕竟是在房地产行业闯出过自己天地的人,也希望在投资行业拥有一席之地,而且比在房地产行业做得更好。让他产生这种冲动的不只是之前的成功创业经历,还有身边的人带来的影响。

 

当兵出生的苏光升,喜欢结交朋友,喜欢分享、合作。创业以来,跟优秀的人接触、学习对方的优点,更是成了苏光升的长项和最爱做的事情之一。到现在,苏光升那些认识了十几年的好友们,好几个的公司已经上市,市值百亿。这些好友在创业方面给了苏光升很多启发,同时也让他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兵对我的影响挺大的,退伍之后出来创业,我一直相信做任何事情,都要全力以赴,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苏光升很擅长自我激励。

 

目前,卓乔投资项目来源比较单一,没有足够多公开项目征集,资金来源基本都是苏光升自己的资金。卓乔投资在北京和上海的团队也不是公司旗下的员工,而是合作关系。接下来的5年,苏光升想做的是向其他投资人学习,让卓乔投资真正进入投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