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的梦醒时分 | 我有嘉宾付费阅读
校友名录 · 2018-06-21
导读:
2014年,格力电器以1400.05亿营收,创造了公司的营收纪录,令人意外的是,第二年就跌破千亿。
董明珠的造车梦也是从那时候萌发的,电器业务似乎已经触碰天花板,而新能源汽车正在国家政策和资本的驱动下,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银隆汽车于2016年“启程”,令人大跌眼镜的是,2017年底,负债总额已达237.67亿元。
竞争者众多,而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银隆汽车借着董明珠IP火了一把,但是汽车消费市场不相信IP。
梦醒时分,董明珠或许再次回归家电产品。尽管走了弯路,但董明珠还是那个董明珠,充满自信和争议。
董明珠无论做什么,外界都不会吃惊。
64年的人生里,这位董小姐用人生和事业中的多次逆袭案例,让人们习惯于她的坚韧人设、女性企业家的身份,“我就是企业代言人”的高调姿态也让她成为中国商界最具话题性的明星之一。
2016年,董明珠执掌的格力收入1083亿,同比增长11%,这也是公认的美的与格力“战事”胶着的一年;同样是2016年,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事、法定代表人职务,继续担任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也是在这一年,董明珠对外宣布:我有一个梦想。
这个梦想,是以个人名义进军中国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产业。
相较于身在格力的28年,在汽车业里的这2年可能让董明珠背负着更多的关注与猜忌。更大的市场竞争,更多的政策改变,更多的未知可能……这个梦有些复杂,或许节奏也有些快了。对于董小姐来说,这个汽车梦做得如何?她是否已经醒来?
董小姐的汽车梦
银隆的这条新闻印证着之前的一些传闻和业内人的猜想。
“5月30日,最新一期广东证监局披露了广东辖区已报备拟上市公司辅导工作进度表显示,珠海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辅导进度栏显示的是‘辅导终止’,最新进度时间为2018年1月17日。”
这意味着,珠海银隆对上市所做的努力已付之东流。
有心人会发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对银隆投入全部身家的董明珠,也已不在公开场合主动提及银隆。
曾几何时,“银隆”是她新梦想的寄居之所。
2016年,董明珠的造车计划正式开始。同年3月,格力电器发布停牌公告,称近期正筹划发行股票用于资产购买,业内人士指出,当时格力想要购买的便是珠海银隆公司(银隆新能源公司前身)。
这个“银隆”是何来头?2010年,珠海银隆耗资5750万美元,收购了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奥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53.6%的股权,获得了钛酸锂电池技术和生产线。
董明珠看中的是银隆的发展前景。彼时,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大力扶持,董明珠打算趁热打铁,以“格力电器”的名义斥资130亿收购银隆。但是,在2016年10月的股东大会上,这一方案遭到股东们的否决。
董明珠没有退缩,她决定以个人名义继续完成收购之业。
即使是放在话题性满满的“铁娘子”董明珠身上,这个做法也仍让一部分人咋舌。很多人质疑这个家电业大佬对汽车业的憧憬是否过于“傻白甜”:如果说家电业的激烈竞争让格力不得不想办法转型,那么汽车业的竞争则更是一场可预见的厮杀。
很多双眼睛开始紧盯这场收购——董小姐,你战得起吗?
董小姐不是没有难处。
2012年,格力电器营收首破1000亿,董明珠激情澎湃:要用5年时间再造一个格力,实现2000亿的营收。2014年,格力电器营收1400.05亿,用两年时间实现了增长200亿的目标。而到了2015年,营收为977.45亿元,同比下跌29.04%;2016年,营收1100亿元,依然低于2014年,好在净利润稍有起色。
就在格力电器业绩起起伏伏之时,最大竞争对手美的已追缴上前,其多元化的业务构成,和对东芝的收购都对格力进行着一轮轮的冲击。
某种程度上,格力在家电行业已无太多发展空间,拓展自己的产业链成为发展关键,或者说是背水一战。
董明珠为什么选择了汽车?
线索是可循而易见的。2015年,《中国制造2025》发布,其中所公布的中国产业升级重点方向中,与格力业务直接相关的是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二选一变得很容易: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汽车,更是智能设备的平台。
早在2009年,国家四部委(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和工信部)曾启动“十城千辆工程”,通过提供财政补贴,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涉及这些大中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已经挂上“锂离子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国际合作基地”牌子的银隆无疑受益匪浅。
于是,董明珠说干就干,开启了她的汽车之梦。2016年12月15日,董明珠以个人名义,联合万达、京东和燕赵汇金等,投资了珠海银隆30亿元,取得了22.4%的股权;3个月后,燕赵汇金悉数把股权转给董明珠,董明珠占比17.5%,成为银隆第二大股东;后期,董明珠又通过追加资金投入,成为珠海银隆的最大单一股东。
一系列动作昭示着董明珠的野心。业内人士对「 我有嘉宾 」表示,面对在银隆的投资,董明珠曾在股东大会上放言:投资130亿,两三年就可以挣回来。
疯狂袭来的颓势
有了资本支持的银隆开始高速扩张。2017年开始,先后在约8个城市扩建或新建新能源产业园,投资资金达700亿元。
而「 我有嘉宾 」根据公开资料发现,银隆已建成的只有珠海、石家庄、成都等几个园区。
尴尬不止这一处,技术上的问题也很快暴露出来。
2017年6月,银隆SUV车型问世,但生产该款SUV的广通却无设计制造SUV的经验,主要依靠了九龙汽车的助攻。
9月,董明珠团队来到天津,与一汽夏利商谈收购一事,但结果不了了之。
进入2018年,涉及银隆的关键词开始变成“减产、停工、裁员”,这个被董明珠寄予厚望,甚至“孤注一掷”的企业,被爆出经营问题、订单下降、多处厂区大面积停工停产,累计欠款超10亿、产能过剩、高管离职、供应商上门讨债……2018年1月10日,珠海思齐员工一度在银隆大门口打出讨债条幅,上书“我们要吃饭!我们要生活!请银隆还钱!”
据业内人士称,银隆拖欠多家供应商货款超过10亿元,其中部分供应商已经采取诉讼手段追讨欠款。
银隆的窘况,可以以河北银隆为例。
河北银隆与北方奥钛、广通汽车共处同一个工业园区,它们均隶属银隆,互为上下游,相互支持着业务。近期,广通汽车销路出现问题,订单突然减少,这直接导致为其提供电池的河北银隆也陷入产能过剩的状态,积压了大量库存。
电池订单持续减少、部分产线停工,是河北银隆这半年来所面临的情况。最近,河北银隆工厂的多个车间正在放假的员工接到通知,被要求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不能按时参加培训的员工,将被默认离职。
河北银隆的电池生产车间一共有5个,而仅其中1个车间就走了600多名员工。也就是说,剩下来的员工不足100人。而这些员工如果不能通过月底的考核,也将面临“走人”。据业内人士消息,其它几个车间的状况也大致相同。
与河北银隆大面积减产相似,目前银隆在成都等地产业园的工厂,也有工人放假的状况。而在去年5月,成都银隆还在大规模招人。
纵观银隆全局,从去年年底开始,汽车订单大规模减少,产量骤降。这种困局一直维持至今,依然未见好转。
今年4月,格力电器发布年报披露,2017年珠海银隆实现营业收入87.52亿元,同比增长10.8%;实现净利润2.68亿元,同比下滑了67.94%。截至2017年12月31日,银隆的总资产为315.12亿元,负债总额为237.67亿元。
“替补”与被替补
而在造车梦起源之时,董明珠正豪情万丈,她为银隆的2017年定下的目标是:3万辆产能,销售额300亿。
事实上,2017年,珠海银隆只卖出了不到7000辆新能源汽车。其中,6000余辆为电动客车订单,实际销售3355辆电动客车,相比2016年6200辆的销量,几乎腰斩。
电池销售方面,也主要依靠自身消化。据统计,银隆汽车的动力电池一共配套了59款产品,其中仅3款不是银隆自家生产的。
2018年1月,《财经》等媒体曝出银隆通过拆卸、更换车辆电机,更改车辆大架号一系列运作,将1辆车变成2辆车,以此骗取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专项补贴。
一些珠海银隆内部人士也曝出公司被收购以后,部分业绩都是来自于格力方面提供的供应商资源,以及格力品牌的背书。
组织架构方面,银隆被收购后,7位副总裁有4位来自格力,占据采购、财务、质量管理、技术产品等重要岗位。
2017年11月,珠海银隆董事长魏银仓卸任。珠海工商局备案事项显示,曾任珠海银隆总裁的孙国华目前已经取代魏银仓,成为珠海银隆新任法人代表和董事长。
很多人对魏银仓的卸任解读为:出局。
魏银仓是谁?他曾任广东银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该公司除通过银隆投资新能源和汽车制造领域外,其它业务还包括房地产、建材、物业管理、广告策划、飞行器和船舶研发等,可见魏银仓与银通投资集团拥有强大的人脉关系以及资金实力。这位珠海银隆创始人最终离去,留下了一个充满格力系高层的珠海银隆。
那么,银隆在产品竞争力方面,现状几何呢?
在珠海,很多电动公交车都是由银隆子公司——珠海广通制造的,据业内人士介绍,这些公交车的续航在30公里左右,每行驶一次完整路线是20公里,因此每次回到总站就要为车辆充电,单次充电时间约为15分钟。然而实际操作中,由于充电桩有限,公交司机每次充电排队却至少花费半小时,“一天下来,充电频繁、等候时间长成为了大家的心病。”知情人称。
而中兴新能源生产的电动公交车使用了宁德时代的电池,满电续航达到200公里,相较于银隆的产品,优势明显。而当地乡镇级使用的电动公交车,很多都换回了燃油车,以解决银隆电动车带来的不便。
董明珠曾经这样评价银隆汽车,“只要用银隆汽车,10年不用换电池,坏了我给你换。”而如今,显然很多消费者已经不愿等到10年了。
在市场领域,银隆目前生产的主要是纯电动客车,采购对象大多为各地政府等,这也无不风险。一旦市场饱和,其很容易陷入被动,出现减产;而另一方面,在合作模式上,银隆大部分采用的是先向合作方交车,对方再分期分款。这种模式回款速度较慢,很容易让公司出现资金缺口。
同行中,其实有很多可借鉴的案例,比如比亚迪,当年在国内市场拓展的同时,就把目光瞄准了海外新能源客车市场。
说起“同行”,有一个同行的出现可能是早前的董明珠怎么也想不到的。
就在董明珠为银隆的发展焦头烂额之际,2018年5月,格力集团宣布,以超过50亿元的价格收购长园集团,进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
作为格力电器的母公司,其收购范围与董明珠投资领域的重合,因此市场将其看作新一轮的格力公司的“母子之争”。
更有甚者发问:格力集团的收购,是否在为董小姐的造车事业找“新替补”?
回归家电主场?
实际上,对于董明珠当初的“背水一战”,外界还有另一番猜测和解读。
2012年,董明珠正式执掌格力。2017年9月,国资委为格力电器配置了一名执行总裁。这位格力电器新总裁,并非销售出身而是负责研发的“技术男”。与此同时,珠海市政府又“空降”了一名党委书记到格力电器。或许这一接串的举动使得临近退休年龄、性格强势的董明珠,多少感觉到了失权的压力。
2018年5月,格力电器本将迎来董事会的换届选举,而在现任董事会到任期(5月31日)过去4天后,格力电器发布公告:董事会延期换届选举。业内人评:董明珠在2年前想做汽车,目的在于为在这场换届中可能的落选,提前寻找退路。
有人大胆猜测,董明珠如若连任,很可能以格力电器之名,发起对珠海银隆的第三次收购,从而让格力电器正式进入汽车领域,董明珠在格力电器的股权比例也可由此得到提升。
目前,格力的多元化正沿着横向、纵向两个方向发展。
横向上,格力从家用空调延伸至冰箱、厨房电器等白色家电和小家电,涵盖格力、晶弘、大松三个品牌;同时从家用空调,延伸到商用和中央空调,包括光伏空调、能源互联网;并提供智慧家庭的服务方案和技术方案,格力手机也是其中的一环。
纵向上,格力向制造业上游的智能装备、工业制品和模具领域拓展。其中,仅智能装备就涵盖了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等;模具包括了汽车模具、家电模具、高冲模具。
近日,董明珠在公开场合表示,未来格力还将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格力冷冻冷藏、军用暖通设备、模具等产业未来还将持续落地。
她的工作重心,似乎又回到了格力。
对于正在推进智能家居战略的格力电器来说,其着眼点在于“节能”。而除了太阳能光伏系统之外,珠海银隆的储能技术可以帮助格力打通从创能、储能到家电能源管理等整个系统。董明珠也曾由此提出了“利用钛酸锂电技术解决家庭全部用电”的构想。
一番看下来,董明珠注资银隆,既抓住了国家政策的尾巴,又能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还能够为格力提供技术支持,实则也是“一次投资,多次获利”。
回首格力电器2017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482.9亿元,同比增长36.92%;实现净利润224亿元,同比增长44.87%,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利润分配方案为: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转增股本。
这是格力电器11年来首次不分红,对此,格力表示,2017年度净利润不再进行分红是出于研发新技术和布局新行业的考虑。
董明珠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分红很容易,但是格力可持续发展,是要做战略规划的,我们要做集成电路,大家都看到现在的问题出现了,就是因为你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你要想成为一个创造者,要想让你的产品给别人带来改变,那你必须要有核心技术。”
原来,不分红是为了做芯片,她的关注点又回到了空调业务上:“我们阶段性的空调已经逐步开始,也许到明年这时候,我所有的空调芯片都会成为自己的。”董明珠的语气依旧充满信心。
那么,银隆的未来呢?业内人士表示,董明珠连任格力董事长几成定局,而在她连任格力董事长后,势必会将注意力全力回归到格力集团,而一旦失去了“明星”的庇护,银隆将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隐患,已走上高速扩张之路的银隆汽车,发展前景也变得难以捉摸。
或许,一路充满争议的董明珠一直在被众人误解:从金牌销售到网红企业家,销售出身的她自始至终都不是一个“技术咖”,尽管曾经投巨资搞研发、狠抓产品质量,但跟风做手机、扑新能源风口、搞芯片开发,以及与雷军的10亿对赌、把本人头像当格力手机开机画面、在电视节目中公开指责美的空调等,都在填补着64岁董明珠的多面人生,外界如何评议,她并不那么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