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亩成本80万出让价10万”,政府土地招商引资困境如何破局
付费阅读

我有嘉宾 · 2018-09-18


文 | 俞铁成
凯石资本管理合伙人、上海交大国际并购研究中心主任、嘉宾大学学员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地方政府主政官员来说,招商引资业绩往往成为其从政业绩考评最重要指标之一。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招商引资业绩在官员考核体系中占的比重会越大。

最近笔者和一些中东部地区县级政府官员交流,发现过去中国地方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土地招商引资”逐渐熄火,许多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土地账”已经根本算不过来。

华东某省一个县长告诉笔者为何现在土地招商引资已经很难做下去:

“我们这个地方经济发展肯定主要靠引进工业项目,但是工业项目落户拼的就是土地成本和税收奖励政策。我们现在引进工业项目平均给到投资方的工业用地价格是每亩10万到20万,特别重大项目可以一事一议通过先征后返等形式甚至可以做到实质零地价转让。但是我们县每年工业用地新增指标只有几百亩,肯定不够用,需要向贫困县购买多余的土地指标。现在我们县政府每获得一亩工业用地的成本已经接近80万左右,每年平均要向外地贫困县买土地指标800亩左右!”

这个80万一亩的政府工业用地获得成本吓了我一跳,于是问县长这每亩80万的成本是怎么来的?

县长:“我们这里新增工业用地需要向现有工业用地老板或农民征收,每亩土地征迁费用就要60到70万,省财政还要向我们县里每亩地征收土地指标报批费用15万左右,仅这两块加起来就接近80万了。如果我们向其他贫困县收购土地指标,每亩平均价格在45万左右,这样每亩地成本就更高了!”

我问他,这每亩80万的成本多少年才能收回?

县长:“我们这虽然招商引资时定了个原则,每亩投产后年纳税不得低于30万元,即使每亩30万税收,落到地方口袋的只有十多万,这样算回收也要六七年。但目前我们这引进的1000多家企业统计后发现80%企业亩均年纳税额不到10万元,这意味着对这些企业我 80万一亩的成本要20年才能收回!”

我问县长,为何不能严格执行亩均年纳税30万的规定?

县长:“现在经济形势下,一般制造业企业如果来投个稍大点的项目至少要给个30亩地,每亩纳税30万意味着一年纳税900万,那么这个项目投资估计要上亿而且年营业额也几个亿才行。在我们这个不是沿海发达地区交通一般的地区,真正好的高利润企业很难落户,早就被沿海各开发区抢掉了。许多企业落户前承诺每亩年纳税30万,但投产后做不到你又不能让企业关门,我们也没办法……”

既然这种土地招商引资对政府明摆着财务上吃大亏,为何地方政府还要勒紧裤带通过各种方式举债来获得土地继续做亏本生意来招商引资?

县长:“对地方而言,如果招商引资了一个企业,企业需要招聘工人,高管需要在当地买房娱乐消费,来自沿海的知名企业还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和技术经验帮助我们培养本地管理和技术型人才,企业用工多了,地方消费也好了,房地产市场也活跃。因此在土地买卖上吃的亏希望能从其他地方平衡回来。”

我开玩笑说了句,你们这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互联网发展思维啊。

问题是,这笔账真的能算的过来吗?

在该县我走访了几家制造业企业,都属于传统的机械加工行业,平均都有几千万的销售,算是当地还不错的企业。

但是和老板交流时,毫无意外每个老板都对我大吐苦水:行业陷入红海打价格战导致毛利一路下滑、员工税收社保成本逐年增加、环保核查史无前例的严厉环保投入迅猛增加、应收款账期越来越长融资成本越来越高……公司虽然有几千万收入,但都是微利或是有利润没现金。每个老板见到我的投资基金合伙人的名片时都双眼放光,希望我能给他们投点资。

中国大部分经济开发区前20年招商引资的工业制造业企业估计现在大部分都陷入不太景气的状态,以前的赚钱红利消失殆尽,现在能活下来就算不错了。

这些企业效益普遍不好,从去年开始就逐步压缩开支甚至开始裁员降薪。想通过这些企业的发展来间接带动当地消费房产买卖从而使地方财政间接获得巨大税收回报的想法越来越成为幻想。

中国的制造业经过三十年高速增长已经进入到各行业残酷洗牌的阶段,这几年并购重组产业整合在几乎每个制造业领域都在 发生。因此对于绝大多数制造业行业,行业龙头更多的愿意通过收购现有同行来快速做大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对于新投资一块地再造厂房买设备扩大产能的动力越来越弱。因此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时必须要看到这个残酷的大趋势,应该冷静分析自己所在区域的核心竞争禀赋是什么?是否经济发展必须要靠出让工业用地引进制造业企业?能否多发展轻资产及文创旅游产业?能否多学点产业并购重组的知识和理念,在现有落户企业之间推动产业整合并积极引进国内外产业巨头到当地进行并购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