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者詹姆斯·卡梅隆|我有嘉宾
付费阅读

首页 · 2018-05-14


导读:


15岁时,卡梅隆决定成为一名潜水员;23岁时,他决定成为一名电影导演。


1998年,他凭借《泰坦尼克号》,将11座奥斯卡小金人收入囊中,全世界都听到他喊出了片中的台词:我是世界之王!


但他为了拍摄该片,33次潜入泰坦尼克号的沉船地点,却不为人所知。



拿大人詹姆斯·卡梅隆成为全人类中第3个到达马里亚纳海沟的人时,他58岁。


全世界有12人上过月球,500多人去过太空,然而至今只有3人到过地球最低点——马里亚纳海沟。这里深度约为11000米,长度是美国大峡谷的120倍,是海洋最深处和地表最深点,压力是海平面压力的1100倍。


为了到达这一深度,卡梅隆和他包括工程师在内的团队谋划了整整7年,以设计一款能使人类目击地球最深处景象的深潜器。长24英尺(约7米)、重12吨的“深海挑战者号”携带了各种仪器和多个摄像头,可以全程3D摄像,后来,这段经历被拍成了3D纪录片《深海挑战》。


15岁时,卡梅隆决定成为一名潜水员;23岁时,他决定成为一名电影导演。


这两个梦想交叠,让他成为闻名于世的世界级“造梦者”——刷新人类影史票房成绩影片的制片、导演和编剧。


1998年,他凭借《泰坦尼克号》将11座奥斯卡小金人收入囊中,他高喊片中台词:我是世界之王!


为了拍摄该片,他33次潜去泰坦尼克号的沉船地点。


后面的故事举世皆知:该片全球票房收入18.35亿美元,影史最高——这一成绩直至12年后,才被《阿凡达》的27.88亿美元超越。而《阿凡达》的制片、导演和编剧,依然是他,詹姆斯·卡梅隆。


“我感觉到一种强烈的与世隔绝感,像是在外太空的星球表面,在另一个时空。”2012年的春天,这个潜水狂魔从马里亚纳海沟回到地面,对生活在地面上的人们说。


一场潜水带来“电影史上最大的豪赌”

1977年,22岁的卡车司机卡梅隆看到乔治·卢卡斯的科幻影片《星球大战》,他意识到这就是他最想要创造的东西。当时,他因为觉得课业无聊,已从大学退学,在加州橙县开卡车运送校餐。


他意识到自己想当电影导演,于是立马放弃了卡车司机的工作,买了些摄影器材,试图还原卢卡斯的拍摄过程。他在家中的客厅打出刺眼的明亮光线,让摄像机沿一条轨道滚动来演练摄影;同时,开始整天泡在南加州大学图书馆,阅读所有与电影特效有关的书籍。他预感自己终究会成为一名导演,“能够阻止你拍电影的只能是你自己。”他说。


“拍一些东西,无论多么小型、多么俗气,无论是不是你朋友和你妹妹在里面做主演。把你的名字放在导演那栏。现在你就是一个导演了,一切之后,你只是谈判你的预算和费用的问题。”


很快,他靠自己写的剧本,拿到了人生第一笔电影投资:来自当地一群牙医的2万美元。靠着这笔钱,他拍了一个12分钟的短片《异种》,呈现了外星机器人和一个操纵大量骷髅的女人之间的打斗场景。


因为短片中的骷髅战士都是卡梅隆亲手装配出的模型,他由此获得第一份电影业的工作——加入科曼电影公司做特技设计,给洛杉矶的B级片导演罗杰·科曼制作模型,并且在后来负责科曼手下的特效部门。


科曼的电影公司擅长低成本类型片,培养过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等大导演。卡梅隆很快得到了科曼的赏识,进入《食人鱼2》剧组,并因原导演的突然离开,身为特效导演的他作为替补,成为了该片的导演。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励志鸡汤段落,两个星期后,他被制片人开除,连剪辑工作都不被允许参与。

强迫症者卡梅隆用信用卡撬开剪辑室的大门,偷偷剪辑。不过发现影片之后又被制片重新剪了一遍,这是后话了。


以上这些关于一名职场小白的故事情节,都是在为之后的成功机缘作铺垫。《食人鱼2》工作期间,卡梅隆在一次高烧中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有一个爆炸后留存的金属躯干拿着一把菜刀朝自己爬过来。卡梅隆以这个梦中场景为基础,完成了一个剧本,并且以1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制片人盖尔,前提是让他以自己的方式导演这部影片,盖尔答应了他的要求,这就是后来的《终结者》。


1984年这部他自编自导的影片《终结者》成本约650万,却赚得了超过3600万美元的票房,并赢得了影迷和业界的一致好评。


就是如此迅速地,詹姆斯·卡梅隆成功了,也为自己和电影业,乃至整个电影商业帝国未来的更加繁荣奠定着栋基。创作上,自编自导的专业技艺如有神助;商业上,超高的ROI(投资回报率)从此刻起,变成卡梅隆作品最重要的商业标签。


1986年,投资额为1850万美元的《异形2》上映,全球票房1.31亿;1991年《终结者2:审判日》投资1.02亿美元,全球票房5亿;1994年《真实的谎言》投资1.2亿美元,全球票房3.7亿美元;1997年,没错,《泰坦尼克号》问世,投资2.5亿美元,全球票房18亿3540万美元。


2.5亿美元的投资是什么概念?让我们纵向对比物价:2017年的好莱坞IP金矿“变形金刚”的第五部《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投资为2.6亿美元,是该系列电影中投资最高的一部。实际上,《泰坦尼克号》迄今为止依然排在人类电影投资TOP3中。


那么在20年前的《泰坦尼克号》身上,2.5亿美元的制作都被卡梅隆“烧”在哪儿了?


首先,他花750万美金造了个原船同比例模型;杰克站在泰坦尼克号的船头高呼,随后镜头缓缓后拉俯瞰整个泰坦尼克号,这个短短10余秒的镜头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电脑制作技术,花了100万美元;制作公司买下了墨西哥罗萨斯托40英亩的土地用于拍摄电影,还另购置60英亩以备不时之需;在搭建包含蓄水槽的大型摄影基地前,剧组又在地上炸出了一个人工湖……


面对卡梅隆这个“烧钱的疯子”,为了保险起见,制作方20世纪福克斯公司将其在美国的发行权以6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派拉蒙电影公司,以摊薄风险。


事实上,拍摄期间,连制作公司都在怀疑这个最后所有人近乎全部死去的爱情故事究竟会不会成为“票房毒药”。


“拍摄《泰坦尼克号》时,我们一直都在估算,可能会亏多少。”制作公司说,并向卡梅隆施压,要求压缩成本。


于是,卡梅隆承诺放弃全部导演费用和利润分成,以此来控制成本。他还在编辑台上放了一枚剃须刀片,上面贴着一张便签:影片成功,方能使用。


当时,好莱坞业内杂志《Variety》称这部电影为“电影史上最大的豪赌”,质疑福克斯公司能否收回成本。在投资方也表示犹豫不决的时候,卡梅隆激昂地说:“我拍的哪部电影不赚钱?”


于是,一语定江山。


《泰坦尼克号》奇迹般地躲过了“冰山”,成为全球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我们一下子从谷底跃至顶峰。”雷·圣基尼(卡梅隆制作公司前任董事长)说,“突如其来的成功,我们每个人都有点不知所措。”


20世纪福克斯公司给卡梅隆这个豪赌成功的“疯子”开了张据说高达7500多万美元的支票。“正是这笔钱,”卡梅隆说,“我可以随心所欲玩了”。


这部因为“潜入沉船遗址的夙愿和对海洋的迷恋”而让潜水狂人卡梅隆“玩命”拍摄的电影,带着夺目的战绩落幕于他的工作履历,却激发起整个电影工业关于创新技术革命的想象力,以及真真正正的“大片美学”。


对于同样“狂赚了一笔”的卡梅隆来说,自此之后,他在普通影迷的视野中却突兀消失了几年,“玩票”似的去拍了几部电视剧和纪录片。


2009年,他带着他全新的电影商业玩法重装归来。是的,《阿凡达》来了。


《阿凡达》世代之源


如果说《泰坦尼克号》创塑了好莱坞乃至世界电影的史诗大片类目及特效烧钱量级,《阿凡达》更是在此基础上开拓深入,直至为电影视觉及消费市场进行了重新定义。


机缘同样源于他的潜水。


2002年,西太平洋,潜伏着二战遗留的深水炸弹和日本沉没战舰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与Discovery频道携手拍摄纪录片《重返俾斯麦战舰》的卡梅隆决定潜入1.6万英尺的海底。


借助了最新技术装备,卡梅隆的探测工作比以前要丰富得多。一架先进的海底专用摄像机对“俾斯麦号”的残骸进行了详细的拍摄,无线遥控的新式机器人可以使卡梅隆的镜头第一次深入至残骸内部。


当他们浏览水下拍摄的镜头时,卡梅隆突然问水下摄影专家文森特·佩斯:我们可不可以制造一种高清晰摄像设备,同时可以播放3D图像呢?卡梅隆的想法是,利用这个设备制作一部能真正让观众身临其境的3D影片。


当时的3D电影看起来非常不便,而且,如果放映机没有校准好,观众看久了会有头痛等不适症状。卡梅隆相信一定有办法改变这一问题,于是说服佩斯和他一起研究。


两个月后,卡梅隆和佩斯来到索尼高清晰相机部和工程师面对面交流。佩斯帮助卡梅隆说服了索尼工程师对传统的、约重450磅的3D摄像机进行改造。在佩斯的帮助下,摄像机出来了,效果不错,3D成像准确,即使长时间播放,观众也没有头痛的问题。


卡梅隆又带着他的新式武器潜入海底,拍摄泰坦尼克号残骸的三维图像。确认成功后,这个被称为“Pace Fusion 3D数字摄影机”的新式武器,为卡梅隆拍摄了《阿凡达》。


《阿凡达》最著名的两个前缀,一个是“影史第一部真正IMAX 3D电影”,一个是“影史上最昂贵的影片”。据称其初始预算为2.3亿美元,最终成本超过3亿美元,《纽时报》更是称其总耗资已超过5亿美元。


这样一部鸿篇巨制,很大一部分成本都花在了技术上,仅是动画渲染需要的硬盘存储空间就超过1PB(1000TB),即使不考虑RAID空间损耗和备份,仅使用500块2TB硬盘搭建这套存储系统,成本就在10万美元以上。其中40%的画面由真实场景拍摄,60%完全由电脑动画生成,拍摄立体画面使用的全新3D Fusion Camera系统也耗费了大量的成本。每帧画面平均耗费4万个人工小时,所以,在影片结束时,那缓缓升起的巨型演职员表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共有48家公司,1858位工作人员。


《阿凡达》是有史以来最复杂的一次电影制作,卡梅隆说,“我们要做的CG角色不止一个,而是几百个,都要有照片般的真实感。”


用四五年时间制作的《阿凡达》,用评论界的话说,至少在特效技术和成本的意义上,再次站到了世界电影的巅峰。“这部电影集中了我一辈子的成就,这是有史以来最复杂的工程。”接下来,卡梅隆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卡梅隆哲学”,“如果你将目标设定得非常高,即使最后失败了,你的失败也在别人的成功之上。”


事实证明,距离奥奖上的那句“我是世界之王”11年后,卡梅隆在新一轮的事业“豪赌”中,又成功了。套用他的逻辑,这种“成功”的意义,是“一般成功”的次方值。


《阿凡达》最终以全球累计27亿美元的票房,一举刷新了之前的《泰坦尼克号》保持的世界纪录,并获得第82届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艺术指导3项大奖。但更重要的是,业内普遍认为,这部结合真人表演和CG动画的电影为21世纪世界电影的技术革新带来了福音。彼时,21世纪才刚刚进行到第9年。


甚至,有人将最近三十年的电影行业分为“阿凡达前”和“阿凡达后”两个时代。


只是这一次,面对全世界齐齐涌来的赞誉,卡梅隆倒显得冷静。他已经习惯了人们将他的工作影响力评判为“为电影技术带来重新定义”。早在1989年,他那部并不卖座的《深渊》,其首创的水下拍摄特技便已启发了一大批电影人。


多年之后,卡梅隆总结:“根据亚瑟·克拉克定律——先进的科技和魔法难以区分,很多人觉得自己(从《深渊中》)看到了一些‘神奇’的东西。这使我感到很兴奋。”


好莱坞的“烧钱”游戏法则


《阿凡达》的成功让电影出品方20世纪福克斯公司风头无限。作为福克斯的老板,鲁珀特·默多克在承受了新闻集团2009财年的巨亏之余,《阿凡达》让他稍感安慰。


而事实上,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在《阿凡达》5亿美元的总投资(包括营销)中,所占的比例比人们想象小得多,两家PE公司——Dune Entertainment和Ingenious Media承担了60%的投资。


此种合作绝非个例,在过去十几年间,在私募基金和避险基金资金的追逐下,好莱坞电影制作透过第三方股本融资逐渐普遍,改变了以往主要透过贷款融资的状况。据估计,在好莱坞有超过30%的制片成本现在是通过第三方股本融资。


PE基金的加入,与影视产业的投入产出模式密切相关。每一部电影的制作,市场需求是未知数,只能基于经验,凭借对消费者需求的前瞻性把握来创作剧本、配备导演班底和演员阵容,并据此预估收入。然而,上映时是否为市场和广大观众所接受、是否能够畅销并取得良好票房或收视率、能否取得丰厚投资回报等,均存在不确定性。比如,在《泰坦尼克号》推出之前,行业内几乎所有人都在竞猜福克斯和派拉蒙究竟会赔掉多少钱。


于是,就容易理解为什么早在《阿凡达》开拍前,20世纪福克斯公司就迫使卡梅隆签署了一份成本控制协议:如果成本超过3亿美元,卡梅隆就要先让出自己大部分的盈利分成,回收的资金会先分给福克斯和几家投资公司。


为了减少资金压力,分担投资风险,一部大片往往会通过吸引各方参与,并以投资协议来确定各方对影片版权收益的分配,就是所谓电影业的“联合摄制模式”。在联合摄制模式下,各投资方按合作分工可分为执行制片方和非执行制片方两种角色。执行制片方一般由投资比例最大或制作实力最强的投资方担任,并作为电影摄制及发行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其余投资方即为非执行制片方,提供财务支持以及其他帮助。就《阿凡达》而言,PE的加入,无疑加强了福克斯财务的灵活性,分散了风险。


可以说,如果没有Dune Entertainment、Ingenious Media这类PE公司,仅仅依赖传统的所谓6大制片公司,卡梅隆可能便没有如此大的财务自由,去实践他昂贵的电影传奇。


顺应着《阿凡达》的巨大成功,卡梅隆未来数年的工作都将围绕这个IP的系列化而展开。接下来四部《阿凡达》续集的上映被分别安排在2020年、2021年、2024年和2025年。


卡梅隆指出,拍摄五部史诗级系列作品的想法已经得到了通过,所有作品他都会亲自参与,所以他也很清楚自己未来七年的使命。不过第四部和第五部作品最终是否能够成片,还要取决于第二部和第三部作品的成功与否。


2017年底,迪士尼和20世纪福克斯合并,卡梅隆指出,从迪士尼在动物王国里推出的潘多拉主题景点就可以看出,它早就看中了《阿凡达》系列的成功。


处在忙碌的未来计划表前面,卡梅隆并不算高产。毕竟,作为一个“来自未来”的技术流导演,除了导演,他还在进行着为人们搭建“未来”的活计。


“我的职业是电影人,但内心是个探险者。好莱坞给我创造的机会中,没有比探索一个无人到过的地方更让人兴奋的了。”


他曾表示深海探险就像是一次外太空旅行——尖端的科技、繁杂的计划、环境的危险,万万没想到,他真的搞起了外太空旅行。


卡梅隆开始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 成为了他们咨询委员会的一员, 策划真正的太空任务。他曾说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下一代火星探测机器人上安装高分辨率的3D摄影机。


这款火星探测机器人上的3D摄影机将挂载在机器人顶上,研发团队是总部设在圣地亚哥的马林空间科学系统(Malin Space Science Systems),卡梅隆是这款3D摄影机的联合研究者。


此外,他还真金实银地投资了Planetary Resources,这是家2012年4月24日成立于美国的行星资源公司,其创始人是在航天领域有着多年经验的亿万富翁埃里克·安德森(Eric Anderson)和彼得·戴曼迪斯(Peter Diamandis)。


卡梅隆不仅投资了这家公司,还在2016年12月26号出任了该公司的顾问,而该公司另外一个投资人是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

 

1969年,美国纽约布法罗的一个泳池,15岁的詹姆斯·卡梅隆获得潜水证书,之后,他在水下度过了3000多个小时,其中500个小时是在潜水器中度过的,并拥有70多次深海潜水经历。他的潜水为他带来了几部名垂影史的电影,也让“水”成为他的精神国度之中,最重要的传播介质和隐喻符号。


2007年,南加州大火,Malibu豪宅的明星邻居们纷纷逃窜,53岁的卡梅隆所做的一切,是穿上专业消防服,把自己的房子喷上防火泡沫,在后院停一辆消防车,坐在院子里静静观看满山遍野的大火扑来,“那感觉就像看到世界末日一样”,不过有水,他便感到安全。

 

鲸沉豚跃,波光如鳞。水边的潜水者潜入水中,四围沉寂,暗涌将起。